第165章(第3/4页)

但既然回京,拜访长辈是礼数,总是免不了从慈宁宫到宁寿宫这样走一圈的。

留恒走了两步,又忽然回过头,道:“有从塞外带回的茶砖,春日里与娘娘通信时娘娘要的,今儿带来了。”

“……好。”琼枝顿了顿,似乎轻轻勾了勾唇角,只是笑意不浓,未至眼底。

留恒随身的太监将茶砖捧来,琼枝收下了,叮嘱小宫女送到茶房去,又道:“告诉你豆蔻姐姐,将这茶砖收起来,好生存放。若是娘娘不问起,不要说王爷带回这茶砖了。”

“是。”小宫女应了声,捧着茶砖躬身向后头退去。

留恒与楚卿决意留在京中,娜仁劝过两句,但二人都坚持如此,留恒又说在京中另有打算,娜仁便没再多说什么。

其实在她内心深处,对此也是有些欢喜的吧。

皎皎得了信匆匆奔赴回囯,又水路改陆路,快马回京。即便如此行动匆忙,真到了京师时,京中已落了雪。

康熙自塞外回京,今年娜仁坚持没有跟着去秋狝,他没劝动,只能随她。

娜仁决定留在京中时只说太皇太后与乌嬷嬷身子都不大好,她走了会放心不下。

却没成想,留娜仁在京,她竟然经历了这样的事。

乌嬷嬷对娜仁而言有多重要康熙太清楚不过了,回来之后急急来见娜仁,满心懊恼。

娜仁笑道:“好了,我没去不也算是幸事一件了?不然可真是会遗憾终生了。”

康熙已从留恒处得知了乌嬷嬷过世的日子,此时对待娜仁颇有几分小心翼翼。

再到后赶到的皎皎,这父女俩加上留恒,各个如此。

娜仁心中既好笑又无奈。

要说如留恒、皎皎乃至康熙所猜测那般,觉着是自己克到了乌嬷嬷(毕竟还有一个隆禧作为先例),娜仁是没有的。

对于那些个什么命格、风水一类的玄学,娜仁一向是秉承选择性相信原则。

就是所谓的:左眼跳财,嗯,我一定要发大财了;右眼跳灾,去你的封建迷信,我堂堂马克思传人,信你这歪门邪道。

所谓的命格克人,更是无稽之谈,她作为一个参与过反封建迷信活动、扫除封建迷信行动的光荣党员,怎会相信这种事情。

乌嬷嬷在七月十六逝世,她是觉着心中不是滋味,但只是伤心,并不是自责。

奈何康熙、留恒和皎皎,这几个人一个比一个认死理,娜仁说一万遍他们也没被说动,无奈之下,娜仁只能放弃说服他们。

柔维过了今岁便是金钗之年,常年跟随父母亲在外,她已有了一身沉稳冷静的气度,处事落落大方,又有一股子与优雅端庄决然不同的锐利坚定,看她身边那几个人可以说是令行禁止,足可见御下手腕。

但无论你在外头多风光,到了长辈面前还得当乖乖的小姑娘。

娜仁与皎皎他们怎么也说不动的说话说倦了,便对坐在里间榻上饶有兴致地盯着几个小宫女绣花的柔维道:“柔维,过来郭罗玛嬷着。”

康熙看了眼外孙女,笑着道:“那么喜欢刺绣?你额娘的绣活不错,如你这个年岁,针线已经很利落了。”

柔维行走之间也不同于京中少女的婀娜娉婷,反而步履沉稳,坚定有力,仿佛入鞘的宝剑,寒光并不外露,但一遇敌手,便会锋芒毕现。

此时闻康熙所言,她微有些讶然地看向皎皎,“女儿竟然不知额娘还会这个。”

“刺绣耗神,又费时间,这些年我确实是不打动针线了。”皎皎笑道:“你幼时我还给你缝过个小斗篷呢,可惜多年不动,做得不算太精细。”

什么是凡尔赛?

娜仁这个刺绣学渣,练了这么多年,若论水平,在宫里或是名门贵族中自然不算什么,但拿到外头也是能叫人称道的。然而皎皎口中“做得不太精细”,就是和她同一水平的。

康熙又问:“柔维如今能绣出个什么了?可愿意给郭罗玛法绣个荷包?”

柔维有些遗憾地道:“可惜我却没学过。”说着,她想了想,又道:“若是郭罗玛法想要,柔维回头学学吧。”

皎皎端着茶碗坐着,面带淡笑,“你到时候不要叫苦,也不要叫累。”

柔维信心满满,“我一定成!”

说着,她见娜仁冲她招招手,便走过去在娜仁身边坐下,笑呵呵地道:“等到时候,给郭罗玛嬷也缝一个。”

“好!”娜仁笑着应下,又捏了捏她的手指,看得出那是一双勤动笔墨刀剑的手,手指修长白皙,指尖、掌心上散落着各种老茧,并不柔软,动起来骨节分明,定然十分有力。

这样的一双手,捏起针线来,也不知能不能成。

娜仁又道:“若是学起来困难,可不要哭鼻子啊。”

“我才不会呢!”柔维坚定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