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3页)

而且,只有真的抱过才能知道,秦无的身材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瘦削,真正入手还是很紧实的。

两人又往下走了大半个时辰,这会儿就算是下着雨,好歹也能看到采药人了。

采药人看到他们俩提着剑更是激动,远远的就跟他们打招呼。

“少侠,两位少侠!”

苏苒之早‘看’到了他,这会儿听到他叫,偏过头去。

那人见苏苒之转过来,赶紧往过跑,说:“少侠们,还请先别走,我马上来。”

苏苒之跟秦无交流:“不是妖,是人。”

秦无:“……”这一副失望的语气是为何。

这里距离村镇不远,遇到人很正常。

采药的男子看起来大约二十来岁,带着的蓑衣都护在后背的竹筐上,自己头发和衣服全被淋湿了。

他跑到两人脚下那块石头,手里拿了一条麻绳,“请问两位少侠可否拉小子上来,那上面有马肝石的藤蔓,小子挖出来后定送两位少侠一块。”

他没有开口请苏苒之和秦无挖,毕竟中草药的挖法都有讲究,挖伤了药效会大打折扣的。

秦无接住他丢上来的麻绳,把人拉上来。

“多谢两位少侠!在下是镇子里回春堂的少当家,名叫常池。两位若是不嫌弃,可与在下一起回镇子,在下煮一些驱寒除湿的汤药给二位。”

经历一个多月的游历,苏苒之现在在雨天闭目闭的十分坦然。

再也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

只是在常池少当家想要给她治疗‘眼疾’的时候,苏苒之才摇头谢过了。

“多谢少当家好意,眼疾由来已久,我已经习惯。”

常池还想再说些什么,但见苏苒之并没有治病的意思,便偃旗息鼓,自己挖起草药来。

苏苒之和秦无本不急着赶路,便想看他口中的马肝石到底是什么。

这玩意儿一听是长在马身上的,结果居然是草药的名字。

苏苒之见到他挖出来的那肥厚根茎,回忆了一下,给秦无小声说:“我记得在我们那儿,这叫紫乌藤。”

常池挖出来后,抖抖泥水,惊喜道:“是,少侠认识草药?这是叫紫乌藤,不过我随师父,叫它马肝石。”

苏苒之见常池竟有些‘同行见同行、两眼泪汪汪’的样子,赶紧摆手,让他打住。

“常少当家,我并不通医术,只是家父之前吃的药剂中有这样一位药,我才认识了。”

常池道:“此物功效甚大,有排毒、养血、活络的效用。”

看完了马肝石,苏苒之和秦无也没有要常池的药材,只是见他刚如此热心要治病,便顺手给他指了一条比较安全的下山路,两人便走远了。

常池一连挖出了好些块马肝石,自言自语道:“这些月份都足了,回去只要处理方法得当,药效一定不错。那两位少侠可真是好人,这么贵的药材也不要。”

他们这些常年一个人在外采药的,一般都得自己说话给自己解闷,不然一出行就是一整天,那也太闷了。

说着说着,常池突然反应出不对劲。

“我记得刚刚那位姑娘是闭着眼睛的啊……那她怎么认出的这马肝石?”

常池后背差点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他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的说这山里有妖、有狼、还有神仙,但自己活这么大还从没见过。

准备下山时,他有些犯了难。

“到底是走我经常走的那处,还是走……仙、妖……少侠们说的那条?”

常池原本都快要走到自己平日里下山的那条路,但最后经过一番心理斗争,还是选择信了两位少侠。

“少侠们义薄云天,连这么珍贵的药材都不拿,定不会诓我。”

常池想着,然后就从苏苒之和秦无指路的那条下山了。

虽然从这里回镇子要绕些路,但好在一路平坦顺遂。

走到自家回春堂门口的时候,常池才看到母亲半躺在大堂里那平日里给病患睡的床榻上,额头还盖着一条布巾。

常池连背篓都来不及放下,赶紧往过跑。

“娘,娘,你怎么了?”

“大郎!我、我是不是做梦,我居然梦到了大郎!大郎,你死得好惨啊……”

回春堂的老师父一脸震惊,他原本以为常池是人来着,难道这是鬼魂?

常池真是哭笑不得:“娘,我是您儿子啊,我没死,我只是去山上采药,这不是好好回来了吗?您摸,我还有温度的。”

老师父和常池娘都捏了捏他的脸和胳膊,果然是有温度的。

“大郎,你没事啊,太好了!祖宗保佑啊,咱们家五代单传了,可不能断了香火。刚有人说后山那边,你们经常走的那条道有大石头砸了下来,旁边还有个砸扁了的采药筐,你爹和伙计都跑出去找你了。”

老师父补充:“蓑衣都没来得及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