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女儿》27 提前写影评

沈娇宁收拾好心情, 回了绵安。

她原本还想着去拜访一下金先生夫妇,不过时间不太够了,只好先回去, 等下次有机会再过去拜访。

回去的路上还是看书,她慢慢体会到在火车上平心静气读书的趣味了, 偶尔抬头, 望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 山石林立, 间或能看到乡野间的小房子,偶尔也有蓊蓊郁郁的一排排大树。

她不由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 她到这里都快一年了。而现在她看着这些带着七十年代气息的风景事物,几乎能够想象到这些东西是如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变化。

已经是1973年, 时代的列车正越来越靠近突然井喷式繁荣的年代。

她摩挲着那张被她当做书签的纸条, 默默想,有些事情, 要在时代和人心浮躁起来之前,抓紧时间做好。

比如向一些芭蕾界的前辈学习舞蹈技术。

在部队文工团可以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领域的顶级人物, 前世她曾经特别遗憾,这个年代国内独创了一些芭蕾舞动作,是西方芭蕾没有的,可惜没能流传下去, 等新世纪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会跳了。他们曾根据前辈们留下的影像资料学习,试图复现,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做到。

国内芭蕾舞者的艺术寿命一直远低于国际平均, 而这个年代的舞者尤甚。在经历了大动荡之后,各个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才青黄不接、技术失传等情况。

所以她才会在会议上直接提出,希望早点让知青返城。能早一点是一点。其他领导们的想法无从揣测,不过她觉得汪英毅部长是赞同这一点的。

到了绵安,沈娇宁一进文工团,先被喊去了主席办公室。

主席见到她很热情,让她坐下,还给她泡了杯茶:“这次去京市怎么样啊?有没有见到大领导?”

“没有,是汪英毅部长主持的会议。”

主席又跟她聊了聊跟会议相关的事情,沈娇宁挑能说的说了,等他问自己有没有发言,都说了什么的时候,她就说:“就是按之前团里开会的内容说了一些,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肯定比不上前面的老艺术家们嘛。”

“那倒是……那你提了《烈火英雄》和《女儿》没有?部长有没有什么表示啊?有没有可能让我们去京市演出、再推广到全国啊?”

“这个……我忘记提了……”她不是故意的,就是真忘记了还有《烈火英雄》这回事,“但是舞蹈方面,他们还是比较重视芭蕾,京市在排两部新的芭蕾舞剧,未来推广到全国更可能推那两部吧,性质和《红》《白》差不多。我觉得,咱们团接下来也可以试着调整一下方向,多培养一些芭蕾演员。”

“不是,那咱们团的舞剧呢?就没提?你都去开会了,总该是看好我们的舞剧的吧?”

“《女儿》的话,部长说等电影出来看看情况,毕竟现在那边谁也没看过,口说无凭,再吹也没用。”

其实她觉得,目前舞蹈界只有京市和沪市还有些创造力,这两个地方的互相竞争也很大,没怎么把其他地方的文工团放在眼里,其他地方要跟他们竞争很困难。

这次定下来要排的两部舞剧,就都是京市那边主导的。

主席叹了口气:“唉,那就只能先等电影上映了,希望反响能好一些。”

沈娇宁想了想,给他提了个建议:“要不等电影上映,您号召一下,让咱们团里的人都写一写观影感受、赞美信之类的,我们自己投到报社去,要是刊登得多,那反响不就起来了吗?”

主席被她的想法震惊了一下,随即觉得这个办法确实简单又有用:“有道理,不愧是能去参加文艺工作大会的人,脑子真好使!我这就开始想具体方案。”

沈娇宁点点头,走出办公室。这主席是个实干派,已经开始埋头写方案了。

她回到排练室,现在正是大家练功的时候,一进去,发现里面多了一个男生,两个女生,正在做把杆训练。

沈娇宁心道,颜老师前段时间忙着找芭蕾演员,看到是找到了。

大家正在认真排练,贺平惠他们看到沈娇宁回来了,心里迫不及待地想问问她这次去京市怎么样,但是排练室里多了三个人,还不熟,颜老师又很严肃地盯着大家训练,完全没有要让他们休息的样子,只好痛苦地把满肚子话咽了下去。

沈娇宁换了衣服出来,走到把杆前,跟大家一起做基训。

她只是随意地走过来,穿着和大家一样的练功服,但亭亭玉立,姿态优雅,不经意间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正在做把杆练习的八个人都忍不住分心盯着她看,尤其是新来的三个,大家都是跳芭蕾的,怎么会有人就这么好看!

三人之前没见过沈娇宁,看她的时间就久了一些,等反应过来,就一直在担心颜老师要骂他们,这两天他们已经完全见识了这位老师的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