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角黍和水团(第3/3页)

濮九鸾点点头:“他于锦绣堆里长大,于人情世故上懂得不多,又自小黏我,想必是撞见我来贵店里吃饭起了好奇之心,倒叨扰得娘子不安。”

慈姑忙摆摆手:“莫客气,莫客气,多亏了你我才能拿回我娘遗物呢。”

街上打更的和尚敲着木鱼走过去:“鸡栖于埘,君子勿劳,河清,午时。”

恰在此时,濮九鸾忽得凑近——

?慈姑吓了一跳。

头顶的杏树绿叶成荫子满枝,有几缕阳光从杏树叶缝隙中穿下,打到他身上,金光辉映,无端给他衬起一身光芒,配合那张刀刻斧凿的锐利脸庞,宛若天人,说不出的英气逼人。

慈姑的心跳漏了一拍,当即吓得僵在原地,一动不动。

她全身僵硬,只余一对黑黝黝的眼珠子咕噜噜转,如白水银里养了两汪黑水银,叫人心里升起怜惜,濮九鸾本是坦坦荡荡帮她,却忽得生了不安。

可他还是将手里的桃枝绾到了慈姑发间,两人挨得很近,近到他能闻见她淡淡的发间清香,一阵风吹过,将她没绾住的几缕发丝吹到了他脸上,

轻轻痒痒,他忍不住耳朵泛起了红晕。

他正直了身子,松开了手:“绾完了。”

慈姑感受到了发间插着的枝条,再看满街的娘子们都纷纷往头上插起了桃枝,这才想起原来是绾桃结。

端阳节这天习俗,到了午时,要将桃叶插在绾结上,叫做桃结,能祈福避祸,原来适才濮九鸾是在给自己绾桃结。

她摸摸发间的桃叶,知道是濮九鸾好心依照习俗帮她簪发,脸却忍不住红了。

濮九鸾咳嗽一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自认适才坦坦荡荡,可不知为何靠近慈姑后却感受到一股奇怪的磁场。

风从不知道的地方轻轻飘来,两人在这尴尬又暧昧的氛围里齐齐熄了声,悄无声息站在这五月的风光里。

树荫从头顶落下,远处汴河边一簇黄蔷薇开得热热闹闹,旁边一个樱桃树正繁盛,满树浅红玛瑙白的果子垂满一树,恰如树下男女的心思,青涩又懵懂。

“十一叔!康娘子!”

河对岸有个人扯着公鸭嗓子喊。

这喊声将两人从适才朦胧的情愫里惊醒,齐齐扭头去看。

却是濮宝轩那个活宝。

他见吸引了两人注意,越发兴高采烈拼命挥手:“十一叔,康娘子!”,脚下更是飞奔,一路小跑过木桥,直到两人身边。

濮九鸾皱皱眉头,神色有被人打扰的怒意:“何事聒噪?”

濮宝轩压根儿没注意到自己被人厌弃了,还兴冲冲道:“我与王家的婚事取消了!”

“王月娥自作孽,动手打人传遍满汴京,婆婆说这样的人家不敢娶进门!”

“我爹也没说什么,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哈哈哈哈您要是在现场就好了,看我爹与后娘脸上那副表情哈哈哈!”

他眉飞色舞,又是比划,又是活蹦乱跳,还觉不过瘾,一气儿冲到汴河边,冲着往来游船与行人大喊:“本少爷现在自由啦!”

濮九鸾:……

慈姑:……

上次他来寻慈姑,虽然举止古怪,但说话文质彬彬,慈姑还以为他是个贵公子呢,如今一看,适才濮九鸾说他侄儿不通人情世故倒真是贴切。

濮宝轩可没有意识到,他自打听了好消息便连端阳节都顾不上过,满汴京城的找十一叔,迫不及待要与他分享这个好消息。此刻见到了十一叔,喜上眉梢欢天喜地。一会凑到河边冲对岸的小娘子挥手,一会又扑到街头叫卖花巧画扇的小贩跟前打量。东瞧西看,丝毫没有打扰到别人的自知:

“这是何物?”

他举着荷包,奇怪问道,但见一个布帛缝成的小人,做出骑马状。

“这个唤做健人。”濮九鸾慢条斯理道。

濮宝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