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下嫁(第4/4页)

当然程家也是重臣肯定的,不过他属外臣,离君王就远了去了。

并且当初那位护助过君王入宫的二代定北侯,程向腾他爹,于新皇登基后没两年便一病去了。

于是唐家大族依然枝繁叶茂且圣前红人着,而程家,新任领导人又成一极少涉足朝堂事的年轻人。连办事儿能力都有待商榷,更何况在圣上心中位置。

程侯爷上任边关后,自然越发远离了圣上视线,成为只在军报上才会提及到的名字。

连新侯爷程向骥尚且如此,何况年幼长兄许多的程向腾。不但仕途上完全看不出作为,还是程家次子侯爷兄弟,于爵位上也是完全无望的。

虽然在新皇登基后,程家女进宫封了贵妃,但也是面子工程罢了。程家除了军中根基外,于这京城之中,根本数不上号。

而唐家,人家也有女在宫中,虽然原先只是个不起眼的太子淑人,但现在,人家成了皇贵妃……

总之唐家VS程家,门第,势力,声望,根基,高出的不是一丁半点儿。唐氏标准的高门下嫁。

但唐氏还就是嫁了。

——曾妈妈说这些,大约是重在让武梁明白唐氏在程家的超然地位,让她心里有个数。

武梁当然明白,人唐氏不但是高门贵女,还是唐国公世子夫人唯一嫡出的孩子。从小眼珠子似的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人,却嫁了这侯府次子,唐家自然是真正疼孩子的人家,不求女婿有什么大出息,只求女儿日子过得舒心。

但武梁却更感慨唐家的际遇。扶持新皇登基时,呃,怎么说呢?有点儿太顺太赶巧了点儿。

先是中立自保,然后为程家军筹粮,成全了自己的名声,也无形中和程家军成了一路。再然后顺势成了保皇党,在大军至皇帝归的时候摆明了立场……

这都有些顺势而为见风使舵的意思。可这样的行事,后来竟能成新皇心腹?

……真是顺得不费一点儿无用功啊。

当然朝堂水深,不是她能解的,并且那些旧事也不关她的事。

武梁奇怪的是,为什么唐氏会下嫁程向腾?

“那唐程联姻,是程家先行求娶的么?”她问曾妈妈。

程家长媳郑氏就不是什么高门女,如果程家有意联姻世家大族,早先让程老大那世子爷联姻,不是筹码更高些?拿一个次子,凭什么去求娶高门女去?

说起来,这又是一桩恩情。曾妈妈就道:“那倒不是。是那年唐国公爷的寿宴上,唐国公爷看到程家母子,便提起了旧事,说程家跟他家也是几辈儿的交情了,他看程家孩子就跟他家孩子一样,要老夫人以后让孩子们多多亲近才是。

老夫人听了,知道唐国公爷是体恤照抚程家之意,自然喜不自盛,便顺口说起二爷也到了适龄当婚年纪,想让老国公爷帮着操操心。有老国公爷保媒,那面子也是大了去的。

没想到唐国公爷当即就笑说这事儿好办,唐家现就有适龄女儿,——竟是有结亲的意思。老夫人原想着唐家左不过出个旁枝女儿啥的,没想到最后竟是世子爷独女……”

反正也就是说,唐家自愿嫁的世子爷嫡女。

总之唐氏嫁过来后,也确实过得姿意,婆婆关爱,丈夫体贴,唯有久久怀不上孩子这点儿美中不足。

这才会有了后面的几个姨娘。

要不然,象武梁这种通房丫头什么的物种,只怕在程家二房里头得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