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杂碎(第2/4页)

这姿态确实摆的够高,可什么叫有关呢,现在既然不让搜身,回头说有关你认么?只怕这也是没有什么公道可寻的。

既然她也不好这般直面得罪人,便也干脆大方道:“可能是什么牲口没看好进来捣乱吧,想来不至于丢什么东西,孙娘子肯定也不是那样的人。”

说着越发放低了姿态道:“今儿肯定是误会一场,我替两个丫头给孙娘子赔个不是吧。大家一个院里住着,不要伤了和气才好。以后还要多依仗孙当家的呢。”

孙大兴见这丫头如此识趣,便也愈发客气起来。两人就这么互相客气着,这事儿也就这般不了了之了。

众人议论着退散,武梁就见那孙二兴还盯着桐花色迷迷地打量,吓得桐花直缩头。他媳妇就一巴掌扇在他脸上,啪的一声脆响。

那孙二兴似乎也习惯了,揉搓着脸冲着他老婆涎笑,竟是毫不在意的样子。

那边孙娘子却在回去了一趟后,约是处理好了赃物,倒返场又来骂咧起来,说着什么“真是越想越窝火,哪有别人去你门上一回,你就当人家是贼的”……

还要继续找回场子再干一架的样子,到底被孙大兴踹了一脚才作罢。

下午,燕南越领着他老妈过来串门,说了声“这是我娘”,然后冲着武梁笑了笑,他自己就退出院外去了。

那燕婶子也是瘦瘦高高的身材,脸狭长,面上颧骨略有些高,一看就是个精明厉害的。

她手上掂着针线活计,拍着武梁的手笑眯眯的,凑她耳边悄声道:“我家南儿说,让我来给你做个伴,有事儿也好出个主意……”

竟是来助势的。

武梁没想到那小秀才人高马大的,竟然还这么心细。不过么,南儿?男儿?也太直白了些吧。

当然她还是热茶热水热情招待,临走再包上一碟子点心,那燕婶子就越发笑得亲热。

本来和孙娘子这场事儿,就让武梁十分有危机感。她寻想了半天,便干脆收拾出靠院门口处的一间空房子来,再有燕婶子了,或别的偶尔上门来的妇人了,便都让到那屋里闲坐聊天。

那屋子里有暖烘烘的炉子摆着,还有热水供应,偶尔也有点心奉上,主人又那么热情……于是白日里村上的妇人们便越来越爱过来串门儿,聚在那里做针线说闲话,十分的热闹。

外间越来越冷,过了几天便有男人们借口寻自家婆娘,也试探着来凑炉子烤火了。武梁便让他们自己带板凳来,于是等工的人们便一大早就集在这里,俨然这屋子成了新的劳务市场。

这么多双眼睛瞧着,那孙娘子倒也没敢再来作什么乱。

姜十一和燕南越自然也天天过来。姜十一总是跟在燕南越旁边,人家看书时他也伸着个头,好像他也能看懂的样子。有时那燕南越教他几个字,他就拿手指不停在地上一遍遍地划着,很是好学。

那眼中对书毫不掩饰的羡慕,让武梁很是感动。想想自己表姐家的孩子,也差不多这般大,让他读书得二十四孝陪着,求着宠着,还不肯好好给你干的。哪象人家,真正的求知惹渴。

大冬天的,左右也无事,武梁便在屋里靠墙竖了块大木板,用毛笔沾水在木板上写字,教起姜十一来。

村民们见武梁一个姑娘家竟然识文断字儿,羡慕得很。连燕南越都十分意外,眼中敬佩之色明显。

两人偶尔讨论几句,武梁自然常有歪解,倒常引得燕南越呆愣,然后反应过来后神情便十分局促扭捏。武梁觉得相当好笑。

因为水字很容易模糊不清,十一便紧盯着武梁的一笔一画模仿,那认真劲儿,终于让那本来很随意的老师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小十一其实很有底子,毕竟他祖父是真正的秀才,也没少教他。可到底一个年迈体力有限,一个年幼理解力弱,所以有些东西也就口上背背而已,真正的一知半解。

加上可能家中没有藏书,所以会背的也不见得会写。

武梁干脆自己出钱,托人从书局买了几本书回来,从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开始教起,令姜十一喜出望外,从此眼里口里只有姑娘,恨不得时时跟在她身边才好。每天便总是第一个往程家大院里跑。

而燕南越,看着十一手里簇新的书,总忍不住目露羡慕之色。虽然他早读过那些少儿书籍,还是好几次捧着书轻轻摩梭。

武梁于是详细询问燕南越家都有哪些藏书,还有什么书是县试须考或者他想读却没有的,也一并帮他买了。

燕南越激动得有些失态,对武梁说话都语无伦次起来。

等到真看到第一本买回的新书,他眼中那熠熠的光采,差点耀瞎某人的狗眼。让某人就觉得那一本注解全集,花了二两多银子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