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小手段(第3/5页)

所以他说是他错了,他从前不是没有发觉不妥,但小唐氏本身立身不正也让人厌烦,他便懒得顾及她那么多。

如果他端正态度,对她们严厉些,谁的错谁领走。那么姨娘是姨娘的本份,主母是主母的规矩,她们也不致于最后是那样的结果。

所以他说,他就不该娶小唐氏进门。

那样的话,这些事儿都不会发生。小唐氏便不会横死,燕姨娘也不敢做恶。

他说现在也一样,他再不敢娶别人进门的,因为他的心里装不下别人,娶别人进门就是害人害已,那是眼见的不会有好日子,不会有好结果。

从前他还盼着嫡子,现在他早就放下了。

他说,妩儿,我不该放你走,我早就后悔了。后来你不愿回府,我也一直没勉强过你。

可是现在不同了,小唐氏没了,府里空空的,你不能老在外漂着,你没着落,让我和熙哥儿心里也没着没落的。

所以你快回来,咱们就象从前说的那样,我再不娶妻,守着你一个人,咱们一家子,和和乐乐的过。

他还说了很多。

说大房那边,既然想捏着程家军不放,必然还是要回充州去的,家里还得武梁帮着掌家。

就算他们不回去,大嫂是寡妇,一些事儿上也该回避着。并且,老大程烈还没订亲,以前他们不急,现在就等着立下世子就谋一位高门呢。老二也不小了,后面一个个的都跟着了。

大房也不敢这时候得罪他。毕竟他才是侯爷,才是程府当家人,京城里的关系人脉,都在他这儿呢。这些事儿,也都指着他呢。

如果他也盯着呢,如果他们有什么不对头,他就严厉些,绝不故息。不让那些暗晦的事儿再发生了。

说他自己能力有限,内宅外院,朝堂政事,他总有顾不到的地方。

他说妩儿,你早些回来帮我。

然后顺便问:你说你是现在回府好呢,还是等我过了孝期再回来好呢?

我觉得你又不是旁的新立的姨娘啥的,还要顾忌着日子。你就直接回来,没关系的。我早跟熙哥儿说了,等你回京就接你回府,他早就等急了。

……

总之程向腾话还是说得很有真挚的,但武梁就一句话:宁嫁贩夫走卒,绝不与人为妾。

从前她是求过他,想让他不要娶妻,府里就那么过着算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他不答应,到了今时今日,她早不是当初后宅里一无所有的她,她的局面已豁然开朗。

虽然闯开这个局面没少仗着他的势,但从今往后她也可以不仰仗他,她甚至可以依仗傍附他人,或者走不通的路直接拿银子砸开即可。

裕亲王这样的人还是存在的,应该也还不少呢。

她宁愿嫁与小民,她吃得住对方的那种,随便他平庸浑噩,花用些银子,都没关系,她自己闯荡即可。

虽然没了程向腾这棵大树必须会艰难许多,但那又怎么样,无依无傍的平民百姓多了,大家都好生活着,都想法过着。

再说程向腾说不娶妻就能不娶吗?如今老婆才去世多久,宫中的贵人家里的老娘,还有亲邻友长七姑八婆,都已经蠢蠢欲动给他操心找人了,还此生不娶?谁信他。

程向腾长篇大论出口,被人一句话秒杀,失望是肯定的。

但他还不至于太难过太不能接受,这个女子,哪是她哄劝几句就可以的?他早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了。

程向腾不气馁,继续拿程熙说事儿。

你看现在二房无人,家里乱着,你不担心我,那孩子怎么办?我是个管顾不周的老爹,你这当娘的呢,孩子出事儿时你在哪里?

如果你在身边看顾提点着,纵使旁人有心,也不容易得手吧?并且日后,府里也不知道太不太平,还会不会有人继续针对他,你不想在他身边看着?你真不管他吗?

万一我一个疏忽不防,叫熙哥儿真出了什么大事儿,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啊……

——这话,逻辑哪里不太对吧?

武梁鄙视他,“后悔你妹!程向腾,你若连你儿子都护不住,你就自挂东南枝去。”

程向腾点头认同,“嗯,我自挂东南枝。我和熙哥儿一起没了,就剩你一个人在,你只说,你到时怎么办吧,你后不后悔吧……”

尼妹,这又是什么鬼话。有这么说话的吗?还扯上自个儿子?

武梁忽然明白过来,跟着他的话头扯什么扯,干脆撇清道:“熙哥儿多少年离了我,一样该怎么过怎么过,我可不觉得我有那么重要能影响到他,影响到你。

同样的,我也从来不敢说熙哥儿是自己的儿子,你们与我无关。这么多年了,我也该为自己打算,我是真的要嫁人的,人选已经有了。”

她提起裕亲王大人的那句话:只要她心甘情愿嫁,你就绝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