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4辩(第4/6页)

反正裕亲王爷和程侯爷都没有针对他们说什么,尤其裕亲王爷,明白说了,以后有证据找他说话,没证据乱说严惩不怠,可那说的是以后。

——那之前,应该就是过往不咎了吧?

留下来的几个,大约就是文人抠字眼儿,想到了此处。再者,也想保留一点儿气节,输人不能输阵。

但围观群众没那么好性的,围堵住这几位好一通推搡嘲弄,到底把人推到岸边浅水里湿身,弄得披头散发极尽狼狈了。

后来是武梁那边派了人来,说今儿新得义女,裕亲王高兴,因而见者有份,前面饭庄相请。

白吃谁不吃,何况亲王相请。大伙这才蜂拥着转移阵地。

——这当然是武梁掏腰包,本来是可以让姜十一他们出面一同请了的。只是后来想想,表达心情可以理解,万一被人传成是先请了围观群众吃饭,然后才胜了辩论,那多糟心。同理程向腾出面也不合适,还是归功到王爷身上算了。

这家饭庄只在一楼,走中低档大众路线,二楼三楼是观景茶座,有专门的室外楼梯上去,与一楼算是完全隔离的两个场合。

唐家的女眷便是在这里的三楼。

本来热闹看完,她们便该撤了的,奈何下楼却不方便。

楼下饭庄忽然来了这么许多人,里面坐不下,有些人便等在外面,贩夫走卒什么的也不讲究,一层层的就在楼梯台阶上坐下来等,一边高谈阔论着,把今天的事儿再嚼一遍。

唐家的下人去清道,奈何下面人太多,有点儿法不诛众的有恃无恐,又想着是亲王请我们吃饭呢,你谁呀要撵我们,你推我搡的偏不肯让。

等他们报出唐家的名号,立马有人嚷嚷开了:“哟,唐家呀,没听那些酸子们说嘛,唐家两兄弟,和,和亲王义女,也有什么瓜葛来着?”

有人回应,“是啊是啊,说得多难听啊。唐家人既然在这儿,为什么不出面解释解释,这到底是什么关系呀?”

你一句我一句的,竟然纷纷要一个解释。

结果楼梯上的人没撵开,下面反而还又围拢过来不少瞧热闹的,于是楼上成了高台,唐家女眷们不好下来了。

唐端谨也在,打头阵出来,倒也大方,站在那里语声朗朗,说唐家和程家是世交,他本人和程侯爷亲如兄弟,其夫人与姜姑娘也是私交甚密。

大家来往密切,外间便有人闲嚼舌,十分无聊可耻……然后还就他所知道的姜掌柜,说了不少。结论说“她真是一个极善的人”。

武梁对唐端谨这份“声明”十分满意。

她是想在程熙的事儿上,求唐端谨帮手的。因此她一直比较关注他们,也是故意让人将他们堵在那儿,先试探一下唐端谨对她的态度。

如果他真不想沾上她,唐家人可以悄没声的走后门。或者走前门也可以,但只要唐家人板上个脸耍点儿厉害,便也没人敢当真拦着了。

偏生这两样都不是,唐端谨大大方方的在众人面前给了她声援和赞美。

唐端谨说和程侯爷亲如兄弟,却没说他们就是姻亲兄弟,这是给她这准夫人留的面子。说其夫人与她私交密切,这是对她身份另一种方式的承认与支持,要知道那个傲娇的贵妇圈,可是相当排外的。

武梁事后总结,说这场辩论能顺利收关,主要是男人给力。当然她是泛指参与的男人们。

但程向腾对号入坐了,还谦虚:“哪里哪里,是夫人威武。你老实说,那些反方的文人中,有没有你安排的人在里面?有几个,都谁?”

要不是怀疑这个,他得把人都收拾一遍。

问题还真多,武梁:“……木有。”又反问:“侯爷为什么这么想?”

程向腾笑,“说是双方辩论,但这种事儿,说着说着常常就会跑题儿。反方那伙人,会叫嚣叫你这正主儿出来解释,这才正常。你若出头认了,他们直接胜,还有什么好辩的?纵使你不认,也正好可以羞辱于你。你不出来,那就是心虚,总之都有说法。但他们竟然从头到尾没人提起过这茬,肯定其中有人极力反对,否了这提议。”

武梁:“……可能是他们忘了吧?或者他们找不着我,我都躲这么久没在人前现身了。”

程向腾哼了一声,道:“不只我这么想,你知道唐副统领怎么说么?他那天一脸洞察一切的神气同我讲,说正方,反方,观众,你搭得一场好戏。

哼,唐家那些人,从来无利不起早,这种事儿牵扯不到他们,他们倒不至于跑出来坏事儿。但也没必要深交,平时保持个热情客气就行了。”

武梁点点头。

洞察也无所谓。

以为找几个起哄挑头的,弄出个草台班子来黑她,容易吗?

总之这整场辩论的意义,就在于借台宣扬好人好事,老子实打实拿银子砸出来的,怎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