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救驾(第4/6页)

里面贵人们受了如此惊吓,哪还有心思再多停留,迅速就侍卫紧紧簇拥着,起驾回宫去了。

走前太后听说了武梁的事,竟然很和蔼的让程熙去看她,“你娘担心你,你去报个平安也好。只是这寺里既然有些不干净,就莫在这里久留,以防万一。等下早些回府去,也免得你祖母和爹爹挂心。”

承认了武梁是他“娘”;还拉着程熙的手,直夸“好孩子”;又给程熙留下了几个皇家侍卫护送他回府。

武梁心里虚虚飘飘的后怕着,见此也多少有些安慰。果然挡在身后什么的,还是有效啊。

太后走了,程熙走了,武梁也迅速下山。

——太后回了宫,可能很快就会就救驾一事封赏。这种对朝廷忠勇的事儿,不会只私下行赏便罢,一般上位者更喜欢大力宣扬一番,以示嘉奖并引人效仿。所以圣上应该会在朝堂上当众彰表程熙。

程熙的人脉,需要她再去加强和明确,他涉险这么一场,可不是为朝廷旁的物质封赏的。

他需要有人在朝堂上被提及时,有人替他帮腔说话。

这事儿宜早不宜迟,也许明天,也许后天,朝堂上随时可能有声音出来。程熙年纪小,能在朝堂上被提起的时候不多,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了。

武梁先找了唐端谨。

唐家一门子弟众多,为官者众,在朝堂上有相当的影响力,很该在唐端谨这儿使使劲。

有之前益水河畔的试探,武梁对唐端谨还是相当有信心的,觉得获得他的支持比较容易。毕竟唐家再怎么着,也是和程向腾这一房亲近。程嫣程婉有个亲哥哥做世子好,还是有个堂哥做世子好,傻子都分得清。

但就算人家肯相帮,恳求的态度还是应该摆出来的。

武梁都想好了,她可以承诺的是,等以后入了程府,定护两位小姑娘周全,让她们康健自在的长大——不下黑手把人弄死弄残了。

给两位小姐请最好的师傅调教指正,琴棋书画、规矩礼仪、针黹女红,什么都好生教调。庶务五谷也教她们区分,掌家理事等她们稍大些也让她们参与——不把人教歪了教邪了。

再者以后她们的亲事让唐家参——这虽然以前也答应过唐家,但她若答应了,唐家肯定更省心,唐端谨肯定还是能看得到区别的。

以后嫁妆,拿私房银子各给他们备上五万两甚或十万两二十万两,只要唐家提出来,只要他们觉得那两个丫头守得住,她都愿意拿出手。当然那得是以后,等两个丫头出嫁的时候。毕竟如今除了铺子产业,她手头也是空空,一把给了裕亲王去了。

总之她还是想了些理由,以说服唐端谨的。

时间紧迫,武梁也没按正常程序下贴,直接让人去府上寻唐端谨夫妇,她自己就在唐府旁边的巷子马车上等着。

这种非常规的见面,那夫妻俩肯出来见她,武梁就觉得成功了一半。

程府的事儿不需多说,他们都知道。武梁也不须多述,只说程家大房的种种行为,让人心里难安,担心以后居人之下无法自保。现在程熙既然救驾有功,便想试一试一争爵位。

武梁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然顺利得过了头。她才表明了事由,唐端谨便挑着眉头意思意思地略沉思了一下,然后便点头答应了。

话也说得光堂,“熙哥儿出息,我做舅舅的自然高兴。侯爷的长子做世子,再合情合理不过。不管旁人是什么态度,我们唐家,自然只有相帮,哪有相阻的道理。

至于嫣姐儿婉姐儿,将来你是侯夫人,是嫡母,你的人品行为,我们都信得过。由你教养子女,我们放心得很。”

竟是毫无条件答应了的意思,不争取点儿福利什么的?这让武梁一时间很觉得有些不真实起来。

这种事儿,肯定是唐端谨拿主意就算的,顺带请他夫人一起来,不过是男女有别不能私会需要个陪衬。

唐大夫人也确实不发一言,只跟着他们话头在旁点头,一副男人说啥就是啥的顺从模样。

此时还不得武梁反应一下抿口茶,表示点儿感谢啥的把事儿敲定,唐大夫人就另起了话头,开始唠起了家常,说起自己女儿韵姐儿来。

唐端谨如今膝下三子两女,长女韵姐儿乃嫡出,是个捧手心里长大的姑娘。据说教养得知书达礼,十分端正。

唐大夫人夸了自家韵姐儿夸程熙,说程熙聪敏正派,一表人才什么的。

然后说两个孩子十分相配,若能亲上加亲也是一段佳话。

武梁:……

话说她这还没成亲呢,就要被催着当婆婆了,这特么怎么感觉就那么玄幻呢。

原来人家夫妻是有备而来呀,她想求人家帮她儿子谋爵位,人家直接要她儿子。嘿,看到点儿好苗头,就先往自己篮子里摘,外甥女儿什么的,都靠边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