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差点名满天下(第3/4页)

“小爷被奸党所害!”

李云这才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道,奸佞无所不在。

而苏辙不待见他是显而易见的,这话高俅亲口对他说的。当然也不是苏辙不待见他,而是身为大宋数得着的文坛大佬,苏辙对任何混入苏门之中,却以武举搏出身的门下弟子都不待见。要是杀人不犯法,苏辙甚至想亲自下场,挨个掐死了算。

高俅是这样,李云也是这样。

如今,高俅和李云在败坏自己名声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根本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加上领头的还是李逵这厮,带领他们已经做到了名满京城第一步,李云觉得师叔祖恐怕对李逵也不会再高看一眼了。

而李逵很快会和他们一样,不被苏辙待见。

想到这里,李云的心里顿时好受了一些。

反正大家一起倒霉,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只是他心里琢磨着,应该给自己的老师孝敬点什么,要不然老师苏过听信了师叔祖的谗言,自己就完蛋了。

此事需要和人商议,李逵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去找高俅。

南平街巷,黄庭坚正在看一封来自扬州的信,他和苏轼的关系亦师亦友,且两人虽有师徒名分,但苏轼并没有将自己放在老师的身份上,下来不来了。而是将他放在了朋友的地位,平日里也是朋友般称呼。

当然,苏轼总是会因为一时的高兴,而写信告诉亲近之人,爷们又撞大运了!

这次也不例外,苏轼向自己的首席大弟子黄庭坚,炫耀,他又得到了大宝贝。不过很不凑巧的是,有人到访。

开远门,黄庭坚有点发愣,来的不是别人,而是苏辙的小儿子苏远。他和苏轼关系很好,但是和苏辙就淡了很多。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平日里根本就没有往来。

见面礼,客套之后,苏远委婉地问道:“黄先生,我家二伯的几个门人这次也会省试下场,不知可否拜访过先生?”

黄庭坚和普通的文官不一样,他虽然官职很低,俸禄也很少,但是只要是对学问有所尊敬的人,都对他会给予足够的敬重。这是因为,他虽然在尚书省当不入流的小官,但却是编撰史书的官员,平日里颇为受人尊敬。称呼一声先生也不为过。而且黄庭坚的编史官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升迁过,也从来没有被攻讦过。

仅这份水滴石穿般的坚持,就足以让人敬佩不已。

只是黄庭坚心中忍不住纳闷,自己和苏辙走的并不近,苏远又是苏辙的小儿子,肯定代表苏辙而来,所谓何事?

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般。苏辙为人老成无趣,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这些年苏辙的官威越来越重,官职也越来越高,如今已经是国朝副相,是他们这些苏门末流想要巴结都巴结不上的大人物了。

苏远来拜访,已经让黄庭坚很纳闷了,还询问苏门子弟是否来过拜访?

黄庭坚心里就老大不乐意起来,但他也没说,只是淡淡道:“不曾见过。”

这话也就是让苏远识趣一点,差不多就得了,咱们不拉帮结派。再说,尚书省的校书郎,才九品的官身,就算是拉个凑数的人,苏辙也未必能看得上?

可苏远不敢走啊!

他爹给他下了死令,必须要让黄庭坚看管好李逵几个,不能再继续败坏苏门的学风了,要不然……好吧,苏辙已经给他哥哥写信,碰了一鼻子灰。让苏辙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死局,他哥又被奸猾小人给骗了,而且还执迷不悟。

他哥虽然在兄弟之中,只亲近自己的这个弟弟。

但是让苏轼对一个亲近的人厌恶,苏辙显然也做不到。更何况,苏轼的性格比老好人更让人无语,他是个滥好人,啥人都能蛊惑的样子。

苏轼对李逵满意之极,对李云高俅也是当成亲近晚辈,怎么可能因为弟弟的几句话,而要责罚他们?

高俅前后十来年,在苏轼门前立下鞍马之劳,他最穷最落魄的时候,高俅陪着他挖野菜,不要月俸都没走,如今日子好了,他苏轼能嫌弃高俅的军户身份吗?

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

李云更不要说了,护卫苏轼两年,又是干活,连种菜都不含糊,是个忠心耿耿的徒孙。

于是,苏轼给他弟弟写信,让苏辙不要相信东京人的谗言,别动不动就对无辜之人迁怒,非君子所为。无奈之下,苏辙只能找黄庭坚了,苏远将情况说明之后,原以为黄庭坚会拒绝,甚至会给他脸色看。毕竟,这位脾气也不太好。反正脾气好的恶人,也不可能中了进士之后,当了二十多年九品芝麻官。是个人都会被逼疯的啊!

但结局与他预料的完全不一样,黄庭坚捋着下巴上的长胡子,颇为动情道:“李逵李云都是好孩子,要是不能为朝廷效力,是我等之过也!回去告诉苏相,此时老夫值当竭尽全力,助他们考上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