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晃眼已成庞然大物(第3/3页)

三叔公见李逵坚决,叹了口气,也不继续劝,丰富颜松道:“既然如此,颜松开始起‘细帖子’,田庄七座,钱……”

三叔公看向了李逵,李逵点头道:“就写二十万贯好了。”

“仆千五百人不等。”

“官职直秘阁,少府,承事郎。”

“其父,李匠;母,李张氏。”

……

所有的条陈都写完之后,三叔公抬头问李逵:“人杰,这‘细帖子’让谁去送?”

李逵家中能登太师府的身份的人,恐怕就他自己了。就连他的身份,也差一点了。好在文官光环加成,让他能够加分不少。但太师毕竟是当朝一品的门第,要是换一个新晋官场的小官,确实让人有点望而生畏。

至于刚刚获得武状元身份的李云,算了吧,他比李逵的身份可就差远了。

家里人身份不足,但媒人足够高。

给李逵保媒的是老相公苏颂。他老人家也不会自己出马,派他儿子去就可以了。别看苏颂早就不是宰相了,但是他观文殿大学士的贴职还在,有这身份,就能被称为相爷。这也是宰相才有的殊荣。

有些宰相虽然不再担任宰相,但只要观文殿大学士的贴职在,同样也可以被称为宰相。因为观文殿大学士的贴职,每个月能领取600贯的补贴,这是宰相的待遇。反倒是宰相的官俸只有300贯每月。

宰相嫡子登门,对于太师府来说,也是大事,刘家正儿八经的将苏颂的儿子迎接进了家门,然后一份详细记录李逵财产家世的‘细帖子’放在了刘葆晟面前。

刘葆晟心中感慨不已,自从元祐六年开始,他就有这个打算。中间出了不少岔子,担心李逵无法省试殿试扬名,担心皇帝赐婚……好在这一切都已经安然度过。

如今李逵也是人间龙凤,还被皇帝赏识,只要脑袋不发昏,不出大错,早晚也是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可要比他正一品太师好得多。

刘葆晟贵为太师,对他来说,仅仅是在朝会的时候,站的地方挪到了前头而已。其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

“田庄……”

“船队……”

“银钱……”

刘葆晟一开始没在意,可看着看着,心里头古怪了起来,琢磨起来自己家的府库,脸色顿时成了苦瓜脸。

李逵家产如此丰厚,自己堂堂太师,嫁女儿总不能啥也不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