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连蒙带骗(第2/3页)

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揣摩出上司说话行动的用意,并做出反应,接触上司的后顾之忧。

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下属。

李逵之所以要告诉安惇,涿州打下来了,其实目的就是要让安惇出兵。

那么涿州打下来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至于为什么安惇赶来之后,发现涿州还在辽人手里?

因为太慢了,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不能怪别人。

身为不被信任的友军,河北禁军的作用在李逵眼里就两个,骗来当炮灰,或者是背锅。

真定府,府衙。

安惇跪在佛像前虔诚地祷告着,他自从辽军南下之后,就一天不落的祷告。除此之外,他最关心的恐怕就是城池的安慰了。

这日,辽军撤军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原以为临时抱佛脚没大用,让他意外的是,付出了一些贡品之后,佛主并没有舍弃他这个刚刚皈依佛门的信徒。

所以,安惇觉得自己应该更虔诚一些,祭品应该更丰盛些。

指挥大军和辽军作战他没有这个胆量,但是写一份在他筹谋之下,辽人被河北军民赶出国门的请功折子他还是有这份胆子的。在边塞,想要捞功劳就这么简单。

“安大人,你怎么……”

被人撞见自己在拜佛的样子虽然不太好看,可安惇还是厚着脸皮道:“家母笃信释道,本官是顺从母意。”

把求神拜佛说成是孝道,这也就是文官能干得出来。

撞破安惇的正是真定府镇守宦官年春,这位除了在每年和宋辽贸易中监督之外,还有看守飞鸽传递消息的任务。

“年供奉,何事让你如此匆忙?”年春是供奉官,属于官宦之中等级比较高的存在。不过他是外派的宦官,比不得在京城的宦官地位高。

恢复了神色的安惇看出了年春的一样,为了转移话题,他故意将问题引到了年春的身上。

年春将手中的密信递给了安惇,然后欣喜道:“大人有所不知,李宣抚已在昨日将涿州打下来了。命令我军立刻北上,接防涿州。”

“涿州,这怎么可能?”

安惇像是被人抽了一耳光似的,脑子嗡嗡直响。涿州被带下来了,燕州是否也能轻松拿下。如此算来,岂不是燕云十六州都可以光复了?

一股浓烈的酸腐味,从心底升起。李逵要封王了,岂不是将来安惇见到李逵,要先行礼?

安惇嫉妒的五脏六腑都快烧起来了,凭什么李逵这厮如此好命,带着大宋最精锐的军队,能够轻松拿下涿州。他要是指挥大宋的精锐,他也行。

嫉妒之后,安惇却陷入了为难之中,躲在城内他小命无忧,可是一旦离开城池,他还能保证自己安然无恙吗?

再说了,李逵这厮出了名的喜欢吃独食,他会将功劳留给自己?

想到这里,安惇拖长了语调,对年春劝解起来:“年供奉,此事可有核定消息翔实?”

“这个……安大人,你也知道我真定府和涿州隔着一个雄州,还有一个易县。中间往来正常行商也需要七八日。加上辽军之前在我河北腹地游走。地面消息已经断绝。”

年春为难地说道:“不过这飞鸽传书不会有错。这是我皇城司的手段,想必给京城陛下的飞鸽传书两日之内也会到达。没有人会敢在这件事情作假。如今你我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去涿州。一旦错失了这等好机会,你我都将后悔莫及。”

“什么好机会?”

安惇不信邪道:“本官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李逵千辛万苦打下了涿州,能如此轻松的让给我们,肯定有诈?”

安惇不好骗,他可不是脑子简单,见到功劳就不管不顾的年春。他可是仕途二十年的文臣,要问他这些年没陷害过几个倒霉蛋,他能爬上如此高位?

骨子里都不信李逵的安惇觉得自己去了,不过是被李逵驱使的命,心中有了计算,按兵不动才是最好的选择。

年春见状,顿时急了,对安惇告诫道:“要是陛下令我等去涿州,我等按兵不动,岂不是让人找到机会状告我等?”

宦官都是受迫害狂,在宫廷这等险恶的环境下,被人害才是日常。真要是遇到的都是好人,才是最大的荒诞。

万一,李逵因为援军来得慢了,状告朝堂。

安惇或许没事,他年春多半要倒霉。

皇帝不会因为要保住一个镇守宦官,而让大宋功臣心寒。

说白了,哪怕安惇装装样子,摆出个要增援涿州的姿态,也能让他安心不少。可是按兵不动,别说天高皇帝远,等到战后,这事根本就瞒不住。

见安惇不为所动,年春却急了:“安大人,要不我带兵去?”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