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第2/2页)

大臣们面面相觑,陛下这是说谁呢?

没法不惊奇,大家都比较了解皇帝,这位就不是个讲原则的人。他封赏小道士,与其说是遵守“有功必赏”的祖训,不如说是终于有了个借口给小道士封爵。

如果没人拦着,他根本不需要小道士立功。

同样,孙蒙也不在乎什么“有过必罚”。金家庄造反他都能随便赦免,大臣们真想不出还有谁,又是犯了什么错,才会让皇帝主动提议处罚。

搞不好……这又和小道士有关吧?

果然,只听孙蒙叫道:“大力营保护小道士不力,朕决定全部关起来,每人每天抽一百鞭子,连续抽三个月再说!至于大力营指挥使许天豪,一撸到底,关进天牢,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用烙铁烙!”

大臣们听得直冒汗。

老虎凳大齐没有,可辣椒水、烙铁什么的,大家都听说过。陛下这是发了狠啦,果然一旦牵扯到小道士,吉祥物也会变身猛兽。

话说回来了,这跟咱们文臣有个毛关系。

文良纯说道:“陛下赏罚分明,真乃明君也。”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总算让孙蒙小小享受了一把。

西边的武将坐不住了。

一名老将军站起身,抱拳道:“陛下,大力营固然有错,可它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兵马,二百年来隐居山谷,武艺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末将恳请陛下从轻处罚!”

“是呀陛下,许将军小伙子不错。”

“陛下,大力营盖房子很有一套,末将还想着求他们给我翻新宅子哩。每天一百鞭子,三个月后就没活人了啊陛下。”

“小道士自己作死,也怪不着大力营吧。”

武将一般性子比较直,在座的大多是勋贵后代,大齐朝堂又一贯宽松,因此大家说话就不怎么深思熟虑。当然,太平年代武将地位不如文臣,武将也明白,他们在治国上插不上嘴,平时也不怎么发表意见。

比如这个时候吐槽小道士,就是个脑子欠费的表现。

孙蒙生气了:“朕当初耳提面命,要许天豪即便把天捅出个窟窿,也必须保护好小道士,结果怎样?这也就是小道士运气好,因祸得福,否则他死在恨天宫,朕以后还跟谁一起愉快的玩耍?”

秦行之咳嗽一声:“读书!”

“读书就是玩耍,你不是说了嘛,以玩耍的态度读书,效果才最好,这叫作……素质教育。”

大臣们一起翻眼,还能再不要脸点么?

大家都曾经寒窗苦读,才能脱颖而出,一步步成为朝廷重臣。结果您说读书就是玩儿,置我们这群圣人弟子于何地。

武将也一样,读兵书、练武艺,这都是本分。

尽管能站在朝堂上的大多数武将都是勋贵之后,坐吃等死之辈居多,那也不能否认,仍然有人勤学苦练——这次讨伐恨天宫的大将军,就是他们中间选出来的。

秦行之感受到四面八方鄙视的眼神,苦笑道:“这是咱们的独门技巧,陛下怎能随便说出来?到时候所有人都以玩耍的态度读书,显不出你我的能耐了啊!……至于说大力营,贫道以为,他们并没有什么过错。”

孙蒙不悦:“配合点,朕这是给你出气嘞。”

“讲道理,大力营和五长老有可比性么?这事贫道从未怪过他们,我甚至认为他们有功。要知道,面对那种级别的怪物,伤亡又快又猛,换成其他大齐军,说不定早一哄而散了。”

武将们看秦行之的表情就复杂了。

这个横空出世的小道士,经常搞得文臣头疼,说实话武将虽然不说,心中还是暗爽的。

文武之争是永恒话题,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避免,这是理念差异所致。文臣讲究依礼法治国,也就是讲道理,武将则信奉武力碾压,打服为止。如果哪天武将崇尚讲道理,国家必定积弱而亡。反过来说也一样,若是文臣喜欢动拳头,暴政必然出现。

因此文臣看不起武将,武将对文臣也没什么好感。

可惜,斗嘴皮子武将毫无优势。

小道士胡搅蛮缠,偏偏皇帝还不生气,文臣拿他没办法,武将们看着就解气。

然而这次讨伐恨天宫,让武将们不知该感谢秦行之出手从而少死许多人,还是该痛恨秦行之以一己之力降伏恨天宫,抢去了大军的功劳。

现在小道士为大力营开脱,武将也很矛盾。

他说大力营有功无过,这符合武将们的诉求。可他偏偏多加了一句,说换成其他大齐军,说不定早跑了,这就让武将不舒服了。

事实固然没错,可当着武将们这么说,这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