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暗月设定书·地火族裔(第2/8页)

地下城规模之大,常令其他种族瞠目。正是凭借地下城市庄严宏伟的殿堂、近乎奢靡的雕刻装饰、严谨而科学的布局、远超他族想象的完备的生活设施,河络族才成为当之无愧的“地底之王”。

地下城的地点选择

河络选择地下城的奠基点,不仅要看附近有无丰饶的矿藏,更要勘察附近的地壳构造是否能保持数百年内足够稳定、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和充裕的地下水源。他们对地下生物了如指掌,勘察方法简便而有效。如他们知道遍布耳萝卜贝的水域必然有数十年河龄,而净水圆鸢螺只在百年以上河龄的水域出现,嘘嘘贝贝壳的颜色和厚度与水质直接相关。对于岩层构造的强度,河络有一套相当复杂的测算方法,经过苏行们精确的计算和细致讨论后再将方案呈交给阿络卡决策。

《梦火笔谈》有载:“引各部流往之水聚就一地海。其大莫测,无人能周游者。”这从侧面说明了地下河对河络地下城的必要性。综合历史上无数地下城的记载来看,经年不断的地下河、稳固的地质构造、是否有河流或足够的隐洞作为守御手段、丰富的食物来源等等,构成了选择地下城兴建地点的基础要素。

地下城的布局与分区

即使随意找一个剖面来观察,整个地下城市都难以找到笔直的线条,河络习惯于通过适当的视线遮挡保证安全感和舒适度。这导致地下城中小型的居住区连绵不断,不存在山谷河络城市中那种规整的形状。市政建筑和地火神殿也并不列于街道两旁,而往往在中央大广场的周围环布。城市中央这片广场区域是本城宗教、行政及贸易的中心。沿街信步,灵性十足的设计随处可见。

河络族的职业分类十分细致,相对应的城市结构布局也是如此。例如,公会区负责组织城市的经济生活,为工匠提供合适的研究场所和快捷的原料询价参考,制订各个行业的技艺认证标准。典籍区则体现了更加专业与系统的职业性,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创造和发展都在师徒之间的授业解惑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更有资深人员在审视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方向方面进行最严格的指导。

居民区内的街道宽度不超过十步,街旁多是两三层的石头房屋,房顶和庭院的功用因居住的主人而异。房屋内的环境舒适宜人,空间宽敞,通风良好,甚至有其他种族想象不到的冲水厕所。

这种多样错杂的结构有助于克服地底城市的局限性和弱点,居民每日接受到不同思想的碰撞,更容易理解真神的启示,超脱俗世纷繁的争端,将不合时宜的价值观统合于更调谐的信仰之中。

河络转居地下之后,一些疾患也随之而来,如幽闭恐惧症和金属魔障。

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河络在族群里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往往会被派以地面上的工作,尽量减少返回地下城的次数,许多地上的神殿就是为这些河络侍奉真神而修建的。

金属魔障则更麻烦一些,类似的还有皮革魔障、花粉魔障等,用人族的话来说就是过敏,皮肤一旦接触到过敏源,相应的身体部位都会产生剧烈的排斥反应,表现为红肿、瘙痒、脱水等症状,严重时甚或死亡。患有魔障的河络会被许可远离障源,从事更适合他们的工作。

可是,如果同时患有幽闭恐惧症和金属魔障,且身负阿络卡的职责,会怎样呢?

珂曼拉就是这么一位听上去相当悲剧的阿络卡。她出生后不久便被前任阿络卡确定为接班人,一场战争之后,年幼的她不得不担当起阿络卡的职责,在苏行长老联席会议的帮助下统领起一万人口的地下城。在她学会跑的时候,她的第一个行为是跑出挤满人的房屋,之后因蹭到铁制栅栏而晕倒。苏行长老们差点儿无法接受这么一位“不可能称职”的阿络卡:远离族人居住的地下城?在地火节由特使替代阿络卡授予铁制徽章?苏行们罕见地在阿络卡在场的情况下争得面红耳赤,而珂曼拉并不在意这场因她而起火药味十足的争吵,她坐在木椅上随意拍打着扶手,牙牙学语。

苏行洪亮的声音突然平息,有人指着珂曼拉,激动得说不出话。以争吵开始会议达成了异常一致的意见:阿络卡珂曼拉是真神的使者,不容置疑。那张长出嫩绿新枝的木椅后来被供奉在新仰城邦地火神殿上,视为族人与有荣焉的神迹。

珂曼拉一生居住在地上,与植物相处。每天早上,鼠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将苏行整理好的文书呈递给她批阅,中午之前即可传回地下。若遇到节日庆典,她会通过亲自培育的巨树将真神的祝福赐予她最爱的子民。这棵巨树的根部贯通地上阿络卡的住处与地下城的地火神殿,名“珂曼卡司”,意为永恒的太阳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