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立锦衣卫(第2/3页)

而第二点,则是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军费支出。

朝廷在各地守备部队,这里的拨款是不能少的,否则地方会出大问题。虽然地方守备军的实力并不怎么强,而且鱼龙混杂,但要改革也是以后再说,当下肯定还是要以稳定为主。

至于朝廷能够直接直属的中央军部分,这里反而需要加大投入。过去,大燕的中央军,指的就是羽林禁军,然而现在的羽林禁军,都给打空、打没了。

但这种情况必然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在皇朝的中央层面上来看,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得把中央军重新给建立起来。

朝廷,还是得有自己直属的武装力量。

羽林禁军的残部,本来就只剩几千人的样子。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的,在先前李玄昊案之中,做了李氏忠良,然后上了断头台。最后,还剩下的人,也就只有不到两千的样子了。而且,这两千人吧,实力不说啥,现在士气也是低落的稀巴烂。

但并非没救。

他们的士气低落,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对未来的迷茫。

这块,陆朝熙已经着力去解决了。他一方面亲自接见了剩下的禁军将士们,然后指派了一位陆家的嫡系,进入禁军之中。

不是别人,正是陆薇文。

薇文在禁军中,用她手中的那柄大剑,赢得了尊重,并以新皇族的身份,还有自己那颇为豪爽的性格,笼络了一些人。

当然,不管这方面工作,做得再怎么好,总归而言羽林禁军也就只剩下区区两千人而已。

稳定军心是一码事,扩军是另一码事。

以这两千羽林禁军为骨干,陆朝熙一份旨意下来,在燕都、以及燕都周边,招募军士。最低要求,也是练气后期。各种待遇,对比过去的羽林禁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有提升。

这个吸引力,还是有一些的。毕竟,老禁军,就是不少人想要进入,但求之不得。虽然,现在陆氏当政后,燕都人士还在惊疑之中,甚至有不少人,虽然没有公开反对陆家,心里却还是会对李氏有怀念。

但无论怎么说,也都还是会有一些本来就对于李氏皇族不感冒的,或者干脆就是所谓的目无君主者——这个其实可能更加主流。修仙者,毕竟与寻常人不同,以我为本,以我为尊的心态,反而其实是更加主流的。

在加上,修行者往往寿命悠长,自己活着活着,过去认识的凡人就换了一批又一批了,家国观念会更加淡薄一些。

这样的修行者们,没那么在乎朝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他们不在乎家国,总要在乎利益。

朝廷开出来的招募新禁军的价码,还是能够打动许多炼气期的修士的。并且,再往上,包括一些筑基期修士,也会得到相应匹配的价格,这个收益就很不错了。

更何况,成为禁军之后,禁军的军营本身可就是坐落在燕都灵脉上的一个五阶分支上;而如果轮值到守卫宫廷的活儿的话,那可是就拥有了在六阶灵脉修炼的机会。

不过,也不是说达到了这个实力标准,禁军就会把人招进来。

政审还是需要的。要进禁军者,最起码还是要调查下背景,不能有作奸犯科过,不能跟曾经的三大家族有过太深的牵连,立场不说偏向陆家吧,起码得是个中立的。

筑基期往上的,那只要背景合适,都招进来没问题,反正数量不是很多;炼气期的就不同了,并非每个到了练气后期、背景干净的修士,都会被收进来,那会太多了,对于本来就已经压力很大的朝廷财政来说,不是好事。

整个新禁军的招收名额,只有三千个而已。

把禁军的规模直接恢复到巅峰时候的三万之数,明显是不太现实的。陆朝熙打算,先将这支军团,堆到一万的数量。

算上两千老禁军,这就五千了;还有五千,则打算从此番驻扎在燕都的飞云州修士军团中,抽调出来。

飞云州修士团,要回去了。他们在燕都,已经快半年。这支修士军团,是飞云州修行界的菁华,里面有个大家族的嫡系子弟,有青峰门的核心弟子。他们可以被组织起来出战,但是不可能长期在外镇守,那不合适。

但也不能一股脑的全回去。陆朝熙是要在燕都当这个皇帝的,总要有自己可以信任的、足够可靠的力量。

在眼下这种情况下,又有什么,比飞云州的修士,更让人放心?

陆家有不少人,会留在燕都做事。皇宫周边的一大片区域,也就是以前李氏一族的族地,现在已经被陆家占了;另外,青峰门的很多修士,也受到了聘用,填补了之前朝廷的很多官位的缺失。

光这两部分的人,就有上千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