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晴空偶见浮海蜃(第3/4页)

“……”

“你是不是后悔得想打人?”

“……”

不论藻路多远,都会有终点。

终点是一方巨大的礁石

礁石下果然也藏着一座礁山洞府,似乎比刚才那座还要巨大。卓王孙舞空而落时,洞府里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望着他。

那一刻,那些人身上漆黑的鹤氅黯淡无色。

一株巨大的菩提树攀附着崖壁而生,根深深地扎入了礁山中,枝叶连绵,几乎将整座洞府都遮蔽住了,只在最中心处露出一片天空。菩提树叶就像是云朵一样,笼罩着这座洞府。水滴不住自洞顶垂落,又被树叶接住,阴沉沉的,浓翠得仿佛要化掉。

寂静的佛陀盘膝坐在菩提树下,破颜微笑。他的目光仍然是如此悲悯,俗世的悲苦令他哀戚叹息,但他是欢喜的,因为他终于为众生找到了正觉真如。

佛像抬头,仰视着星光,却亦如仰视着从天上翩然落下的卓王孙。

无数身披黑色鹤氅之人,盘膝坐在佛陀四周。他们似乎在等待佛陀妙悟之后,将佛法讲述给他们听。

那一刻,他们将获得解脱。

但他们却坐在炼狱之中。

洞府里,是一片隐秘的咬啮、爬行之声。无数指头大小的蚂蚁,在他们身上爬行着,不放过他们每一寸躯体。它们从他们的眼、耳、鼻、口中钻进去,再从口、鼻、耳、眼中钻出来。他们全都不言不动,面带微笑,看着自己的身体,在蚁群的啮咬下分崩离析。

黑蚁如乌云、如黑线,在佛像下汇合,结成一个巨大的巢。它们的巢却是洁白的,就结在佛像足下。

那白色巢穴在风中微微浮动,仔细看去,却是一袭白色的羽衣。

羽衣下,苍苍的白发散开,在蚁巢上空镂下无数银线。这个蚁巢,竟然是结在一个人的身体上。他的身体早就被镂空,成为一个巨大的蚁巢。

老人鹤发童颜,看去就像是一位羽衣飞举的仙人。他看着卓王孙的时候,枯叶般的嘴角挑起,聚起一个微笑。

卓王孙叹息。

“佛坐于菩提树下之时,曰: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后世因此遂称此为金刚禅坐。你又何须如此?”

蝼蚁满身,啮咬潜形。那是何等的痛苦。纵然是苦行求佛,亦不须如此。

羽衣老者缓缓道:“我为赎罪。”

卓王孙:“何罪?”

羽衣老者仰首。天光透过菩提树垂下来,那是阴郁的绿色。他仙人一样明净的面容上因此落满了阴影:“佛罪。”

卓王孙淡淡道:“佛亦有罪?”

羽衣老者缓缓低头。他仿佛已和黑蚁一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整个身体已与蚁巢融为一团。蚁巢是透明的,他体内的器官,仿佛可以透过蚁巢而见。血,在蚁巢中流动着,从他的心出来,再回归他的心。无数黑蚁在他体内爬行着,咬啮着他的五脏六腑。他承受着人世间最大的苦楚,但目光却静如沧海。

羽衣老者静静凝视着卓王孙:“你亦有罪。”

卓王孙嘴角挑起一丝冷笑:“我亦有罪?”

老者缓缓道:“你所追寻的,就是你的罪。”

卓王孙微微沉吟。

他所追寻的?

小鸾么?

那一刻,卓王孙的眸中掠过一丝怒意,但他随即淡淡一笑:“那该怎么办呢?”

老者肃穆垂首。

“王请记得。”

蚁巢猛然瓦解,洁白的巢跟洁白的羽衣同时震成碎片。老人的身子分崩离析,所有血脉在这一刻破裂,将白色的巢、衣染成猩红的颜色。刹那之间,他只剩下一具白骨,却用双手捧起那颗血淋淋的心,直直指向南方。

围绕盘坐的大众亦齐齐跪拜,朗声念诵:“请王记得。”

他们猛然坐起。

他们的身体早就在岁月的荒凉中被蚁群掏空,支离破碎。这一用力,他们全身血肉猛然瓦解、坍塌成灰烬。只剩下一颗心,婉莹如美玉,被虔诚地捧在手中。

失去血液供养的心激烈抽搐着,渐渐停止了搏动。

他们指向的,依然是南方。

腥恶的气味充塞洞底,那些巨大的黑蚁们犹茫然地爬动着,将血液、碎肉运向佛陀之像。佛陀仰头望着天上的星光,刚觉悟的欢喜化为悲悯。

卓王孙双指扣在菩提树上。

菩提树发出一阵轻微的颤动,巨大的树身猛然折断。卓王孙身子飘舞而起,看着剑光在绿影中闪现,将菩提树斩成数段。

“佛已经灭度,你又何必再生长,繁荣?”

礁山的山体在菩提树被拔出的瞬间,现出几个巨大的空洞。那是菩提树深陷的根所造成的罅隙。海水瞬间倒灌而入,猛烈的雷鸣声中,令整座洞府顷刻瓦解。

终于,只剩下佛陀仰面,沉入海水深处,看着被重重碧水阻隔的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