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乱世之雄(第2/5页)

看着范增脸上不断抖动的肌肉,项羽似乎感受到了范增心中的不满。虽然范增是就事论事,纯粹是为了他项羽着想,但项羽的心里还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仿佛喉咙中卡着一只苍蝇一般。

项羽的脸上变了变色,好半天才将心中的不舒服压制下来,勉强一笑道:“亚父所言极是,本王这就下令三军,火速回师,夺回关中。”

范增摇了摇头道:“若是这般行事,只怕这天下真的要姓刘了。”

项羽道:“倒要请教。”

他深知范增言下无虚,既然敢说这种话,必定有其道理,他很想听听范增的高见,然后再作定夺。

范增的目光不经意间瞟了一下斜卧帐中的卓小圆,然后与项羽的眼睛相对而视。

“刘邦攻下关中已是数日之前的事了,假如我军此时回师,再到关中便是半月后,以刘邦之能,足可借关中的财势与地利与我军作决战的准备,而我军远道而去,必是疲惫之师,又加之齐国战事未平,一旦相峙日久,很容易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到时候,纵算我军是天下无敌之师,只怕也难以避免失败一途。”范增侃侃而谈,显然在他得知关中失守的消息之时,就已经对西楚军未来的走势作了深远的计划。

项羽不露声色,以他的头脑与阅历,自然对范增的见识十分佩服。然而,他并不想马上表示赞同之意。在他看来,范增所言即使很有道理,毕竟是自己手下的一位臣子,不可助长了范增的锐气。

范增是何等聪明之人,情绪稍定,便已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当即有所收敛,恭了恭身道:“不过,这只是老夫个人的一点浅见,对错与否,还请大王斟酌。”

项羽的心里舒服了些,微笑而道:“亚父所言极是,本王刚才下令回师,只是出于一时情急。原想刘邦才入关中,根基未稳,可以一举击破,此刻听亚父一番分析,倒显得太唐突了。”

范增瞅见项羽的脸色平缓下来,当下沉声道:“大王能这样想,老夫十分欣慰。当日大王与项公邀老夫出山相助,老夫就已抱定决心,希望助大王成就大事,从而留名青史,也就不枉此生了。”

项羽闻言,心生一股傲然之气道:“就算这天下不属于我项羽,凭这些年来本王的所作所为,也足可在青史之上留下我项羽的大名。”

此言一出,整个大帐顿生一股无形霸气,令范增与卓小圆猛打一个机伶,目光同时射向项羽那张刚毅的脸上。

这是一张男人的脸,这种男人,可以顶天立地,将之放在千万人的市井之中,你可以一眼从庸碌人群中将他认出,纵是将之放入气丐堆里,他也是最醒目的一位。

“这就是王者之相。”范增心里叹道。

若非如此,他绝不会在老迈之年放弃平静安逸的生活,而随项羽投身军旅。不过,每当他看到项羽显露出这道本相之时,心里又自然而然地生出一丝惴惴不安的感觉。

他不明白,所以心里有一种对未来的迷茫,这种心态也许就是未知产生恐惧吧。

“照亚父的意思,本王该如何行动?”项羽的话打断了范增的神思。

“既然攻占关中并不现实,我们就只有先行清除腹后之敌,然后再寻机与刘邦决战。如果老夫所料不差,不出半年,刘邦必然从关中出兵,进而问鼎天下。一旦他出了关中,我们的机会就真的来了。”范增沉思片刻道,在他深深的眼眸里,闪烁出一丝兴奋的色彩。

“你的意思是……”项羽以征询的语气问道。

“先破田横!”范增说出这句话时,从牙缝中迸出一股歼杀之气,就连项羽也感到了这话中的寒意。

卓小圆的脸上却淡出一丝笑意,谁也读不懂她脸上的表情,更无法揣摩她心中的真意。

△△△△△△△△△

连纪空手自己都没有预想到攻占关中会是如此的顺利。

在他原来的计划中,他准备用半年的时间了断关中战事,却没有料到只花了区区十三天就大破三秦。

这使他平添了一股问鼎天下的自信。

当他再度踏马咸阳街头时,面对万人空巷,万众瞩目的场景,又勾起了他初入咸阳时的记忆。

他想到了韩信,从而想到了韩信的背信弃义。此次出兵,原本约定了与韩信的江淮军同时动作,没想到韩信却按兵不动,企图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思及此处,纪空手的脸上生出一丝冷笑。在他的心里,早已有了一个计划,就算韩信安了心想袖手旁观,他也要将韩信拖下水来趟一身泥。

“韩兄,实在对不住了,允许你不仁,就休怪小弟不义了。”纪空手心里嘀咕了一句。

在他认为,这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无论是这个乱世,还是这个江湖,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才是人可以生存下来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