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一章(第3/4页)

等到纪空手出来时,众人无不一怔。只见纪空手的脸上一片苍白,似是有气无力。只有紧随在纪空手身后的龙赓知道,那一夜在子婴墓前,纪空手虽然用刀破去了拳圣的惊天一拳,但拳圣所带出的拳力还是震伤了纪空手的经脉,若非他有补天石异力护体,只怕至今还在卧床不起。

“三圣”之名,绝非虚传,纪空手惟有苦笑。

他缓缓地深吸了一口气,一见萧何,精神顿时一振道:“这些日子来辛苦你了,关中得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政局稳定,萧相当居首功。”

萧何摇了摇头道:“此时还谈不上政局稳定,只是民心初定,一切开始步入政轨,微臣所看到的形势依然严峻。”

纪空手“哦”了一声,表示惊奇道:“我倒要听听形势是如何个严峻法?”

萧何的心中早有腹稿,是以娓娓道来:“关中之富,天下闻名,然而自项羽入关之后,烧杀抢掠,大肆搜刮民间财富,致使项羽一退,关中已成极穷之地。若非是这一两年缓了口气,只怕关中的人烟还比不上东南各郡稠密。”

纪空手的心里不由沉重起来,道:“人乃是治国之本,关中人烟稀少,就难以恢复当年盛景,本王既然有心问鼎天下,就一定要先治理好关中一地,否则若一地都治理不了,又何以治天下?”

萧何似乎胸有成竹地道:“微臣已经想过了,要治关中并不难,难就难在我数十万大军马上要北上伐楚,每日的军需耗用必须由赋税来支撑。倘若能在关中地区免赋税三年,三年之后,微臣包管关中又可富甲天下。”

纪空手与陈平相视一眼,想到了自己手中所得的登龙图宝藏。这批宝藏有一部分已被扶沧海运到齐地支持田横所用,余下的交由陈平与后生无经营,已然翻了一番,足可支持大军两三年时间,不由微微一笑道:“要是本王答应你关中免赋三年,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让关中富甲天下?”

萧何原想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只是说说罢了。此时一听纪空手的口风,不由兴奋起来,道:“微臣想过,只要关中免赋三年,天下百姓必然振奋,稍有见识者,必举家迁入关中,到时关中就不愁人烟,农耕必然兴盛,市面必将繁华。与此同时,微臣还可以以此为饵,鼓励巴、蜀、汉中三郡富户北迁关中。这样一来,只要三年过后,单是关中一地征收的赋税,就可以供我军的一切所需。”

此事关系重大,纪空手难以决断,随即又将目光投在了张良身上。张良一直静听着萧何的治理之道,心中暗叹:“萧何治国,的确是不同凡响。”正感慨间,与纪空手四目相对。

张良沉吟片刻道:“能使关中免赋三年,的确是一件需要魄力才能做成的大事。此事看上去很难,却是势在必行,因为微臣认为,此事一旦实行,必定是得大于失。”

众人闻言,无不将目光聚于张良一人身上。

张良正色道:“楚汉相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个三五年时间根本分不出胜负。是以,我们的目光就必须看得长远一些,表面上看,一旦免赋,我们少了三年的赋税,国力难免空虚,但只要关中再现繁荣,到那个时候,一年的赋税就可以超过这三年的收入,这笔账想必人人都算得清楚。不过,微臣所看重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民心所向,只要关中免赋三年的消息传及天下,试问天下百姓谁不向往?谁不拥护?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天下早晚都在大王手中。”

他的这一番分析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引得众人无不点头。纪空手下了决心道:“既然如此,萧相就全权办理,至于大军所需,就由陈平负责。”

等到众人要散时,纪空手特意留下张良、陈平与龙赓,一起步入议事厅后的一间密室里,里面的红颜与吕雉早已恭候多时。

此时的纪空手已恢复了本来面目,轻舒了一下腰道:“这么做人也忒累了,早知如此,我还是回我的淮阴做无赖,倒胜过了这王侯之命。”

张良知他性情恬淡,对“功名”二字看得透澈,只是笑了笑道:“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做人尚且很累,何况做事?”

纪空手心中一凛道:“我只是说说罢了,真要我现在放手,又岂会甘心?”他的眼中闪出一股向往之色,悠然而道:“真要有那么一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能够太平昌盛,我也算不负先生之托,也算是了却了我少年时的一桩心愿。”

龙赓久未说话,这时才道:“这有何难?只要你我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地做下去,这样的好日子早晚会出现。”

纪空手顿时想到了自己召集这些人的用意,肃然道:“既然如此,我们就转入正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