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七章(第3/4页)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计划,它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大多数男人喜欢自作多情的心理,从而一步步陷入死局。

幻狐门最擅长的一门绝技,就是“眉目传情”,是以当纪空手以刘邦名义向卓小圆传来秘信之后,卓小圆考虑再三,决定向范增实施“美人计”,以达到自己借刀杀人的目的。

对一个年逾六十的男人施以色诱,这难度端的不小,但卓小圆却十分自信,她自入幻狐门后,就抱定一个宗旨,“但凡男女都有七情六欲,只要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纵是柳下惠这样的君子,也必是我卓小圆的裙下之臣”!

她只用了短短数月的时间,就以自己独特的“情挑”撩拨得范增想入非非,为了整个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她又不惜以色相将项诚收为己用,当这一切准备就诸之后,她的行动便开始了。

——首先,她算准了项羽一天的行程,然后让项诚以项羽的名义请范增进入别院。

——当范增一到,她马上焚香沐浴。范增色心既动,就难免生出偷窥之心,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

——一旦让项羽撞上,以他的禀性,绝不容许另一个男人冒犯他最心爱的女人,即使是用目光,他也认为是一种不可饶恕的亵渎。

但是,这个计划看似完美得无懈可击,其实还有一个致使的漏洞。卓小圆担心即使自己的“情挑”已使范增心猿意马,但以范增的老成持重和静心功夫,未必就能让范增完全丧失理智,所幸的是,她幻狐门中有一种秘传的催情药香,名唤“洞房花烛”,无色无味,融入檀香之中,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着了道儿,最是厉害不过,饶是范增这等聪明之人,最终也难逃此劫。

这么说来,范增岂非死定了?

卓小圆知道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也了解范增与项家的渊源,杀不杀范增,其实就在项羽一念之间,但卓小圆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深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任何语言都不如自己的哭更能撩拨项羽的杀心,所以,她这一哭,顿时将自己扮成一个无辜的弱者,反而置身事外,坐收渔翁之利。

看着背跪请罪的范增,项羽虽然已经拔剑,却迟迟没有落下,这绝非是他心怀仁慈,换作另一个人,他早就一剑杀了,独独是这个范增,由不得他不三思而行。

当年起事之初,万事艰难,项羽之叔项梁带着项羽数度登门,请求范增出山襄助,范增都婉言相辞,直到最后一次在范府的草堂之中,项梁再三恳请,范增才实言相告:“老夫少年成名,却一直归隐乡里,其实就是为了等待一个机会,如今暴秦将亡,诸侯并起,正是英雄建功立业的乱世,老夫早已有心出山。然而,良禽择木而栖,老夫亦想投身明主,尽心报效,留名青史,善终一生,今观你叔侄二人面相,恕我直言,都非有海纳百川之度量,万一日后老夫有何过错,未必就能善始善终,与其如此,老夫不如留在这草堂之中,了此残生岂不更好!”

项梁求贤若渴,又深知范增的才情之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善谋之臣,当即跪下道:“先生有此顾忌,乃人之常情,今日我项梁对天发誓,先生若能为我所用,今生今世,绝不伤先生一根汗毛!”

当年项羽在场,这些话到了今时今日,还历历在耳,犹似发生在昨天一般,更让项羽不忍下手的是,这些年来,西楚军南征北战,打了不少大战恶战,却从来不败,这其中无一不是范增一人在幕后精心策划,呕心沥血,尽心尽职,可谓是项羽最为器重的左臂右膀,倘若自己因为一个女人而杀之,天下人又将如何看待自己?

项羽的剑犹自在手,但他的剑气已不如先前那般咄咄逼人,范增是何等样人,骤见生机再现,顿时痛哭流涕道:“微臣一生谨慎,自重名节,想不到人到老了,反而做出这等禽兽不如的事情,真是罪该万死,但还请大王看在微臣追随项公与大王以来一直忠心耿耿、尽心尽职的份上,剑下留情!”

他只认罪,却不辩白,卓小圆初时还有几分担心自己的阴谋暴露,细想之下,顿时明白了范增的用心。

男女间的太多事情,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此刻项羽正在气头之上,倘若范增辩白,只能是火上添油,弄不好反倒引来杀身之祸,范增聪明一世,当然不会在这一点上犯糊涂。

卓小圆机关算尽,想的就是借刀杀人,当然不想就此罢休,但范增的老谋深算和应变之快出乎了她的意料,仓促之间,一时也想不到应对之法。

项羽听着范增略带哭声的嗓音,看到的又是满头白发,心中不由一软,冷然道:“本王的确是想一剑杀了你,冒犯本王的爱妃,比冒犯本王更甚,要是天下人知道本王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好,又将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本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