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八章 静土论道(第3/7页)

事实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疑团困扰着他,只是有些事情他并不愿意去想得太多。

流云观处于山岭之上,其地势起伏,但却无耸天插云之势,宛城周围都无高山,不过却有密林古树。

林渺喜欢每天早晨爬到最高的山头,听鸟叫,然后看日出,看远处渐明渐散的晨雾,虽然天气极寒,可是这对于林渺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远处渐升的朝阳确实是美不胜收,在朝阳那五彩的光芒之下,晨雾便像是一颗颗透明的晶粒,虽然四面只有凋零的树木,可在这晶粒般的晨雾里,却显得生机勃发,也不知这只是一种错觉还是真实的感受。每次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林渺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莫名的情绪。

想长啸,也想长叹,或是将一种沉默持续到天荒地老。可是,林渺却不能不控制自己内心的冲动。

“林施主早!”观中持事长老千幻道长的声音缓缓飘来。

林渺不用回头也知道,因为每天早晨千幻道长都会早早地来到这山顶敲响晨钟,观中众人便全都聚于主殿之中作早课。

“长老早!”林渺习惯性地扭了扭头,答应一声。

千幻道长露出一个平和而安详的笑容,然后便悠然步上钟台,以粗若桶身的巨木撞击着那历经风霜却依然悬于古树上的大铜钟。

“当……当……当……”声音沉缓而悠扬,不紧不慢,一声接一声以一个习惯性的节奏惊起山岭间沉沉的生机,使天地在钟声之中悠然苏醒。

山顶的钟声极有规律,十二响之后便逐渐寂静,只有山谷间依然回响着萦绕不去的余音。

长幻道长那干瘦的手在余音去尽之时才缓缓地离开撞钟的巨木,仿佛是一个苍暮的老人临终之前依依地放下手中的拐杖一般。

林渺似乎有些理解这位老道对生命的依恋之情,正是自感生命时日无多,这才分外珍惜每一次敲钟的机会,分外珍惜每一刻活着的时光。

千幻道长悠然地坐在林渺的身边,望着升起的朝阳,似乎是叹了口气,又似乎是在念叨着什么,林渺并未在意。

“长老心中似乎颇多感慨?”林渺淡然相问道。

“实因世间有太多值得感叹的事。”千幻并不否认,悠然道。

“长老应超然于尘世之外方是道之所趋,何以无法堪破世俗呢?”林渺讶然问道。

千幻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道:“超然于尘世之外,是谓之圣,贫道虽修行数十年,却仍无法断去尘念,此生是与道无缘了。”“道为何物?道之所求又是何物?”林渺反问道。

千幻讶然望了林渺一眼,随即笑了,望着朝阳,吁了口热气,才悠然道:“道是朝阳,道是晨雾,道是林木,道是天地湖海江河,或者道本身就只是道,什么也没有,是以有所求也无所求!”林渺神色大动,吃惊地望着千幻,却见其神色静如止水,仿佛自己什么也不曾说过一般。

“长老对世事看得如此之透,何以会认为今生与道无缘呢?”林渺惑然。

千幻慈和地笑了笑,道:“林施主认为道是何物?道有何求呢?”林渺一怔:“我觉得道只是一种信仰,一种规范,只是人精神和灵魂的一种境界,道之所求,也是使人思想和灵魂受一种特殊的约束,不知我有说错吗?”千幻又笑了,点点头道:“你没有说错,它可以是虚无飘渺的,又可以是实实在在的,道中道,何其道,谁又能清楚?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道,但却又无法认识它。我之所以与道无缘,皆因我追求之道,非世俗之道,非公理之道!”“那长老所求又是何道呢?”林渺更为惑然。

“欲求之道乃是武道!”千幻吸了口气道。

“武道?!”林渺吃了一惊。

“万流归宗,道之终结无甚不同,只是求道之途不同而已,恐怕此生我都无法趋及武道之巅峰!”千幻不无感叹地道。

林渺心中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眼前的老道有点怪,更显得高深莫测,不由得问道:“武道的巅峰又是什么呢?”“天道,武道的极致,只不过,通过其它的捷径也照样可抵至天道,但却没有任何一种方式可以超越天道之外,惟武道或许例外!”林渺不由得好笑,这个老道像是有些傻,什么东西可以超越天呢?什么天道岂不是胡说八道吗?他不相信这些,但却有些想知道千幻还能说出什么惊人的话。

“天道之外又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只有武道才可能会超越天道呢?”林渺不以为然地问道。

“一部很古老很古老的道典上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当年黄帝轩辕大战魔帝蚩尤之时,蚩尤曾借引天外之力,破开天道而引无名之力,黄帝轩辕无法抗拒,后蚩尤却因胞弟自残气脉,而乱其气,在天外之力反噬之下,蚩尤才化为飞灰,但其所引天外之力使天地东倾,南陷,而酿出毁天灭地之大祸,洪水泛滥天下,恶兽妖魔横行,后来大神夏禹花数十年时光才凿出长江大河,消除洪魔之灾!也因此,黄帝轩辕聚众神之力禅封天道,化结界堵天外之力。由此可见,天道之外,仍有世处!”千幻无限向往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