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十一章 不死邪神(第3/6页)

“臣知罪!”兵部侍郎吃了一惊,忙请罪。

“哼,知罪就好!你们又能给朕出什么好主意!能有办法退赤眉军吗?能让樊祟降服于朕吗?”刘玄大声叱道。

殿中众臣皆不语,刘玄所言也确实是事实。

顿了顿,刘玄又道:“朕养你们便是为了让你们能为朕治理国事,打理天下,可你们睁眼看看——眼下这个天下已乱成了什么样子?!朕稍稍疏懒一点,你们也跟着疏懒了,现在赤眉都快兵临城下了,你们认为朕能怎样?”“臣以为,我们应守于长安,与赤眉打稳守之战方是上策!”邓晔壮着胆子道。

刘玄顿住骂声,望了邓晔一眼,淡淡地问道:“邓爱卿何以认为这是上策呢?”邓晔想了想,直言道:“臣以为,目前我们除了固守坚城之外,在京城之中并无人真的可以在平原征战中胜过赤眉军!”“你是说我军中无人?”刘玄并不生气,很淡然地反问道。

“不!我朝兵多将广,只可惜都分散得太远,诸如汉中王便是足可拒赤眉之人,但却要平王匡之乱,而郑王又远在南阳,大司马却在固守洛阳,否则,赤眉焉能张狂!”邓晔环顾四面,直言不讳地道。

尽管殿中诸将多有微词,却也不敢与汉中王、郑王和朱鲔相比。

“这便是你要固守长安的理由吗?”刘玄反问道。

“这只是其一!”邓晔又道。

“那何为其二?”刘玄问道。

“其二则是我们可以集中兵力,保存实力,以待外援赶到,全力一击!而固守长安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持久地将赤眉军拖到冬天!赤眉军皆是来自东方,而且其装备不全,兵马虽多,却多是农民,并无御寒之物,若是到了冬天,这西北的苦寒必让赤眉难以承受,其斗志和战力定然大损,而且只要我们调来关中的粮草,相信固守长安一年两年都没问题,此城中水源充足,而赤眉军即使夺得关中,也仅是空城几座,没有粮草,其势必难以长驻。若是我们能再支持半年,在饥寒之中,赤眉军又能有何作为?而我军则是养精蓄锐,到时必能一击成功!”邓晔分析道。

“邓将军所言果然是好计!”谢躬也不由得赞道。

刘玄顿时神色顿缓,不无赞赏地道:“邓爱卿此话正说中了朕的心事!赤眉军只是劳师远征,近日之所以军心振奋,皆因连胜数仗!若是我军凭城而守,其数月不能攻下,必锐气大减,军心思归,届时自然是不攻自溃!”“皇上圣明,智比天人!”赵萌趁机道。

“赵卿家不用赞朕,多去想点如何备用守城之器吧。”刘玄不冷不热地道。

“是!是!皇上教训得是!”赵萌忙道。

邓晔显出一丝鄙夷之色!对于这个昔日极受刘玄之宠的人,邓晔并不怎么看好,皆因其只懂权术搬弄是非。

“哼,廖湛几人真是蠢,居然想朕弃长安而流动作战,可惜呀可惜!”刘玄不由得叹了口气。

殿中众臣不由得愕然,刘玄居然为几个叛臣而叫可惜,确使他们感到意外,却不敢插嘴多说话。

刘玄又叹了口气道:“如果不是他们胆敢叛朕而去,朕又何必守于长安?”顿了顿,旋又道:“好了,关中运粮之事,便由尚书令去办吧,绝不可有失!退朝!”“微臣明白!”谢躬应了声道。

△△△△△△△△△

大漠风沙极烈,刘秀还是第一次尝过这种大漠风沙的滋味,不过也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大漠,对刘秀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却并不让他感到忧虑。无论置身何处,他都不会真的担忧。

当然,刘秀不急,但他身边的亲卫却一点都不敢稍有松懈,毕竟此刻刘秀的身分已不同于往日。

对于大漠,刘秀不熟悉,但小刀六熟悉!那五百飙风骑更是有许多人对大漠熟得不能再熟了。

这次刘秀选择走大漠前往西域,本就是想避开中原的许多势力,直抵姑藏。

这些年来,西域王母门不断向中原发展,也不断地由楼兰诸国的发展向长安靠近,而且在西部各地都有相关的组织,所以王母门在西域的影响极大。

刘秀此行并不全是为了赴西域王母门,更重要的却是要出使西域,亲会大漠和西域的匈奴诸部。

对于来自西域的支援,刘秀的体会倒也深刻,若不是呼邪单于的匈奴马和鲜卑的三河马,他的骑兵又怎可能纵横河北而没有敌手?而与匈奴之间的修好也是极为重要的。

“前面是胡屠族的地盘,再往北便可以至龙城,向西则是涿邪山。”黑鹰一组的组长格朗上前禀报道。

“既然到了这里,就去胡屠族补充一些食物和水吧。”刘秀想了想道。

“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只怕会让他们以为我们是马贼。”小刀六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