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皇子的末路(第2/2页)

齐晟得到具体消息的时候,慧妃已经被撸夺了封号,迁居北宫,不许她与大皇子再见面。

北宫,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冷宫。

后妃一旦被迁到了北宫,就基本不可能再次翻身了。

反正大晋立国至今,还没有哪个进了北宫的后妃还能从里边出来的。

齐晟听完,唏嘘不已,竟然不知道是该同情大皇子,还是该同情三皇子。

他只知道,大皇子也要完了。

果然不出齐晟所料。

过完年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上,就有人当堂提议天子立储。

“成王不敏,辜负了陛下的期望。但储君乃是国本,还望陛下再择储君,早定国本。”

御阶之上的天子不动声色地问:“哦?那以众卿之见,朕该立何人?”

几乎是下一刻,就有一个翰林提议,说是端王无望,该立皇长子。

这个提议一出口,就立刻得到了几个拥护正统的老臣的肯定。

一直提心吊胆的五皇子大大地松了口气。

——看来,名声坏了,也是有好处的。

站在诸皇子之首的大皇子的脸色,却一下子就变得很难看。

他本来就心神不宁,一直在琢磨着,如何给母妃求情。

这一切发生的实在是太快了,他才接到消息,就是自己的母妃因谋害先皇后,被剥夺了封号,迁入了北宫。

而告发的人,正是容妃。

大皇子不敢肯定,容妃选在这个时候告发他的母妃,究竟是因为太子已经倒了,怕自己上位之后,母妃分走胜利的果实,还是……

还是她已经知道了什么?

但无论如何,他的母妃刚刚获罪,这个时候,他正是该低调再低调的时候。又怎么能觊觎储位?

他很确定,自己传达下去的命令是蛰伏。

但他也确定,站出来提议立储的是他府上的熟脸,举荐他做储君的,则是年前新投入他门下的翰林。

而且,许多支持他的人一开始都是懵的,但回过神来之后,大部分就都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他们的心思很好理解,就是怕自己晚了一步,被大皇子心中记恨。

而在两个嫡子都不能立的情况下,大皇子的胜算还是最高的。

哪怕大皇子有了一个获罪的母亲。

在他们看来,如果天子有心立大皇子,完全可以将大皇子过继给当今皇后。

这个时候,就算大皇子脑袋上被砸了坑,也该明白,一开始站出来的那两个人,都已经背叛了他了。

只是,他们究竟投靠了谁,究竟是谁要害他?

他站在最前面,自然看不见,在他的身后,二皇子眉目冷然,四皇子智珠在握。

但,他已经没有功夫思索这些了。

当务之急,是要坚决反对他们,不能让父皇觉得自己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思觊觎储位。

大皇子正要出列,却到底是晚了一步。

天子已是大怒,“罪妇之子,安敢觊觎储位?”

大皇子只觉得天旋地转,脑中来来去去只剩下了两个字。

——完了。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跪下去的,又是怎么磕头请罪的。

齐覃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半点情面都没有留,直接质问那些支持立长的人,“尔等口口声声支持一个罪妇之子,究竟是何居心?”

这话就很诛心了。

天子等于是问到了他们的脸上,是不是想借此拿捏大皇子,将来做个权臣?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读书人的嘴皮子利索了。

“陛下此言,令臣等惶恐。但臣等一心为公,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陛下出此诛心之言,实在是令臣等心寒呀!”

“是呀陛下,臣等一心为公啊。”

“立嗣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如今嫡子不能立,臣等请陛下立长子,乃是为了社稷的稳固啊,陛下。”

“陛下…………”

“陛下…………”

齐覃就那么冷眼看着,看着他们上窜下跳。

这些官员看似声势浩大,其实品级最高的,也不过是个三品的侍郎而已。

因着保皇党都得了几个尚书的示意,暂时隐忍不发,一时间倒显得满朝上下都是支持大皇子的人了。

大皇子低头跪在地上,心中升起一丝希冀:如此众望所归,不知父皇可会顺应众议?

齐晟怜悯地看着这个哥哥,目光从六部尚书身上划过,再划到明显是蓄势待发的一群御史言官身上。

据齐晟平日里的观察,这些都是坚定的保皇党。

如今他们没有说话,并不代表真的不会说话。

他们只是在等,等待说话的时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