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孙伯符(第3/4页)

一句话算是给王康下了台阶。

王珰嘀咕道:“对啊,张嫂啊……我一点都没看出来她不是汉人。”

王秫忙喝道:“孽障,你还不闭嘴!”

“我仔细了解了一下那个张嫂。一个蒙古女人能把汉话说到这个程度……就这种治学的态度,我的学生当中一百个也难出一个如此刻苦的。”王珍叹息道,“她到济南来,所有同袍都死了、自己的身份也暴露了,还能不气馁不放弃,躲过盘查继续潜伏下来,心志坚韧啊。”

“长他人志气,那不过是一个蛮夷女人。”王康恨恨骂道。

“我问过耿当了,就是这个蛮夷女人,她不会水性却敢跳入水中吸引三弟,差一点就被淹死。这种‘不成功、毋宁死’的决心……要是我大楚两成男儿能有这种决心,楚朝也不会积弱至此了。”

“哼,这么说,这个什么张嫂还是一个人物不成?”

王珍叹了一口气。

——张嫂之才,让人刮目相看,可惜身为蛮荒女人,没有多少人能承认她的才干。

他拍了拍王珰,道:“走吧,这次你跟我去一趟……”

……

何正孝缓缓走进何良远的公房。

只见何良远正捻须看向窗外。

“族兄在想什么?”何正孝问道。

“老夫前日看《三国志》,忽有所感。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对垒于官渡,孙策整备兵马,打算袭击许昌,迎取汉献帝……你可知后来发生了什么?”

何正孝自然是知道的,应道:“孙策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了。”

“不错,‘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何良远感慨道:“可怜孙伯符一世豪杰,死于宵小之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啊。”

本以为你王笑是曹操,没想到原来是孙策。

想到这里,何良远又道:“你可知孙策的遗言是什么?”

何正孝答道:“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

何良远点点头,目露沉吟。

如今唐中元与多尔衮在北边对垒,正如当年官渡。问题是……齐王殿下当得了孙仲谋吗?

想到这里,何良远拿起案上一封文书,向宋信的公房踱去。

宋信正在批复文书,批着批着就走了神,手指捻着自己的胡子玩起来。

“宋大人在想什么?”何良远进了公房,笑问道。

宋信淡淡道:“没什么。何大人有何贵干?”

“老夫就直说了。虢国公这一出事,山东政务倒还好,这军务……殿下做何考虑?”

“此事怕是不劳你我考虑。”

何良远笑意吟吟,又道:“不考虑怕是不行了。山东防备空虚。不早做打算,我等许有灭顶之灾。”

“何大人,还是做好分内之事为好。”宋信眼中颇有些忌惮。

“宋大人不必担忧,老夫只是提醒你两句。”何良远开口道:“虢国公若不在,北方战事我们可有把握?秦副帅孤军深入,虽报了大捷,但那天国公的脸色我们都看到了,并不像是高枕无忧的样子。甚至收到战报,他就马不停蹄要亲自北上支援。这一仗还能不能打,应该请齐王殿下早做打算了。我们这些当臣子的,为了稳妥起见,是否该让秦副帅撤回来?”

宋信微微沉吟。

何良远又道:“山东兵权大部分是掌握在秦家和王家手里,以前,国公和公主殿下夫妻一体。如今国公不在了,秦家和王家,以后能不能忠心与殿下,这也是我们该为殿下考虑好的。”

“何大人!”宋信语气加重,道:“国公可还活着。”

“老夫当然希望国公安然无恙,但秦家怎么想、王家怎么想?不做好万全的准备。你又是把殿下置于何地?”

何良远的目光颇为坦荡。

他看得很清楚,王笑在的时候,自己斗不过王笑,老老实实呆着就可以。

现在王笑不在了,别的可以先不管,必须让秦山海撤回山东。

这种乱世当中,有了兵马才能安身立命,但要染指兵权,至少要把兵马带回来才行。

简单来说,何良远对齐王的要求也不高,能像孙权一样守得一隅安宁也就可以了。如果哪一天北面的曹操或袁绍打下来了,要投降也得有本钱才行。

宋信沉默了下来。

他知道何良远有私心,这番话也称得上‘不顾大局’,但事情已经摆在眼前了。

王笑不在,齐王殿下也指挥不了在外面的秦山海。出了任何事情后果都不堪设想。

把兵马撤回来,让齐王整合兵权,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该死的是,何良远不亲自向殿下进言,却跑来和自己说。

因为如果王笑活着回来,这个罪责不会落在何良远头上,只能自己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