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清君侧(第3/4页)

“进屋再说吧……”

……

“我以刘裕‘取位无愧’之言试王笑,未见其有丝毫反应……这一次,竟是真看不出来他的想法。”

李香君说到认真时,称呼上的细节也不那么在意,露出沉思的表情。道:“要么他就是毫无叛逆之心,要么就是城府极深……但这也要是官场上浸淫数十年的老臣才能做到的吧?”

陈贞慧点点头:“他既无反心,我们就继续行事吧。”

“他若是香君所言的城府极深者呢?”

“若是这般,至少他还懂得收敛,也好过别的军阀……吧?”

侯方域无奈地微微一叹,道:“香君,你继续说。”

“他似乎不像传闻所言那般好色,对我与顾媚都是一幅疏离的态度,唯独听到董小宛时微有些走神……”

“但说他不好色吧,他很是宠溺秦氏女,堂而皇之地与之牵手、交谈,视旁人如无物,眼中毫无纲纪,与其说他有反心,倒不如说是……藐视皇权?”

“他许久都在审问柳岚山,而且不介意被我们看到,反而像是故意让我们见到柳岚山,观察我们的反应……”

“让我最心悸的是那句诗,‘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虽只有残句,但其中的霸气,我平生仅见,越想越是不寒而栗……”

“千古文士对楚霸王项羽有褒有贬,推崇甚多,贬者也是哀之。但他这种对楚霸王的轻视……怎么说呢?古往今来,我真是从未见过如此霸道的人,他非是作不出全诗,而是只要这一句残诗,就足以压住戏马台上的雄风。以他如今功业,让人心服口服……”

李香君说到这里,眼中还带着深深敬畏……

侯方域、陈贞慧亦是良久无言。

三人都是诗词大家,虽不似唐宋名家能作出烁古传今之作,也是当今翘楚。

但,不知如何评点。这句诗,格律已不重要了,气魄就超出了诗词本身,脱开了他们写诗的框架。

就好像刘邦的《大风歌》,论意境无非是“风吹啊,云飘啊,我统一天下衣锦还乡了”,换个人写出来,谁都可以评点一句“你就吹吧”,但配上人家的身份,偏就是大气磅礴气势雄浑。

而今天这句诗,换个人写出来,无非就是“别让敌人跑了”,能有什么意境?偏人家有这个气魄。

哑口无言了良久,侯方域忽然身子一颤,脸色发白。

陈贞慧问道:“怎么了?”

“我忽然想起那首《沁园春》,当年,所有人都以为这是王笑为了吹捧先帝所作,如今看来……”

李香君一愣,呆了片刻,只觉遍体生寒。

她太懂诗词了,仔细琢磨之后,越想越惊。

她想去问问柳如是:“你怎么看这几首词?当年他才多大,才有多少经历?”

也想去问问顾横波:“你说爱慕他?你真敢爱慕他?不怕他怀疑你居心叵测一刀杀了你?”

良久,还是陈贞慧喃喃道:“我们怎么办?他若有叛心,我们还能迎他入南京不成?”

侯方域有些乱,道:“等方兄回来再商量吧。”

李香君回过神,想了想,轻声道:“只怕……没有选择了。公子说的不错,他确实有动兵的打算。想必等他把北边的兵马调来,江南又是一场生灵涂炭。宜将胜勇追穷寇,他的意图诗里表露的很清楚。”

“确实如此啊。”侯方域叹道:“没有选择了,只能先弥消战火,再徐徐图之。继续说吧。”

接着,李香君娓娓道来,最后又说了与今天与王笑分别时的场景。

“看完戏马台,司马寿请他去家中小坐,王笑言‘不必去了,想必你等把家中值钱物件都已收拾起来,去了也无甚好看’,诸人俱惊,无敢应话者。”

“只过了片刻,王笑却又朗笑,言‘戏言罢了,你等勿惊,我若真对你们那点家当感兴趣,今日一到户部山便直接去你等家中了,何必来这戏马台?’,诸人依然惊恐不定,惶惶不安,不知他为何要这么做……”

侯方域沉吟起来。

过了一会,他缓缓道:“徐州大户要想抵抗新政,唯有抱团。只要他们抱团,王笑就不敢动手对付他们,否则徐州必乱。”

陈贞慧道:“不错。王笑想要破局,唯有分而化之,个个击破。但,为何不私下拉拢其中一两家?”

“他不想谈条件。”侯方域道:“他不给任何人讨价还价的余地,他是在磨徐州大户们的胆气,只要有一人熬不住了,这些人就要全盘瓦解。看着吧,徐州大户撑不住两天。”

“这……行事未免也太霸道了。”

“比他先前对孔家的所作所为,已经算是很温和了。”

“能化暴虐为温和就好啊,说明他还不是无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