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女不服(第3/4页)

——我想与你共相白首,还有什么能拦住我?

然而左明静依然只是摇了摇头。

“你若还是这样,我只好远远离开此地。”

王笑竟有些怕这句话,抬了抬手,用更温和的话语道:“你别紧张,我是说……我有些疑惑想要问问你……”

说着,他在心里告诫自己——再耐心些,再耐心些……别吓到她……

“国公想问什么?”左明静问道。

王笑微微沉吟,低下目光。

但他眼中依旧还很坚决……

——若是封建礼教在阻挠你我,但就把它们通通打碎又何妨?

“近日陈惟中前来投奔我,我观他有大才,但就是这样的人材,为他父亲丁忧三年,又为他母亲丁忧三年……如此家国大难之际,本应济世救民之人,却蹉跎六年光阴,岂不可惜?”

左明静再次放松了些,道:“这是孝道,国公万不敢非议。往后若有什么人材要丁忧,夺情留任即可,不可又改国法祖制。”

王笑道:“但民间也是,多有适龄子女因父母过世,持丧不婚。你也知道,这些年战乱下来,民生凋敝,尤其是我们治下的冀豫鲁之地人烟最稀少。倘若不改此制,难免阻碍我们的发展……”

左明静隐隐感到他最后一句话似乎是双关之句。

我们的发展?

但目光看去,王笑眼神坦荡,似乎真有疑惑。

“此事……下官回去想想,若得解决之法再禀奏国公如何?”

“也好。”

见左明静又有告退之意,王笑又道:“我还有一点疑惑。”

他本想说“我打算取消了贞节牌坊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话到嘴边终还是咽了回去。

“国公请说。”

“唔……方才我见顾横波一双小脚,如此难免影响女子劳作。”王笑道:“我们早已下禁令,严禁山东女子缠足。前阵子战事频发,此事都是眉儿在做,我不甚关注,却不知具体情况……”

左明静微微疑惑,隐约感觉到王笑两个问题似在针对着什么东西。

但王笑语气分明在谈正事,她只好道:“殿下三令五申,如今山东百姓人家多已不缠足,只是高门女眷早已养成风尚,难免有偷偷缠足的……”

“嗯?”王笑有些诧异,问道:“为何我很少见到?”

左明静也有些错愕,低声道:“国公岂会少见到?京中多有缠足,或缠足又放足的女子。”

“有吗?”

王笑虽然没怎么盯着别人姑娘的脚看,却觉得顾横波那样的步态以往虽有见到,但按比例却也不算多。

左明静先反应过来,带着些赧然低声道:“国公若是指顾横波那种小弓弯,确实是也不多……”

“嗯?这有什么区别吗?”

左明静也不知自己跟王笑说这些好不好,但看他好像只是好奇风俗,也就仔细解释起来。

“缠足本就是高门大户女子之惯例,北方尤为普遍。但多是依前代的缠法,缠出六寸、八寸细足,谓曰‘束脚纤直’,讲究步态端庄。嗯……因穿的是轻云便履,鞋形如小船,脚板宽大穿起来就有些碍目,故把脚缠得纤细些,有‘钿尺裁量减四分’,或‘六寸肤围光致致’之说。”

王笑“哦”了一声。

他心中换算了一下,六寸大概是十八厘米,古代女子身材娇小,这个足长也就是比正常的略小一些,难怪自己看不出来。

左明静又道:“至于顾横波的弓足……弓弯起于胡旋舞,所谓‘掌上香罗六寸弓,拥容胡旋一盘中’,缠出六寸弓弯都是难得。她竟能四寸弓弯不损骨,赤足晶莹,故得江南夸耀。这种事极考验技艺,她是教坊司出身,由最有经验的嬷嬷从小缠足,但也是几十人中才出一个,至于缠不出来的,也就落得断骨残废。”

“数十年间缠足之风愈演愈烈,士人渐爱小脚,尤其在江南,三寸弓弯盛行,穿弓弯金莲鞋,那鞋细小跟高,鞋形如马蹄。国事每况凋零,这种风气反而愈加滋长,许多女子为追求脚小而断骨翻趾,称为‘断骨金莲’,因脚形难看,不敢放足,只好终生裹着布。偏又有个把文人觉得这样也别有风味,写诗大力吹捧,故而这些年江南每多些断骨金莲……祖父常说‘国之将乱,必出妖孽’。”

王笑对这种事不太了解,只在前世看过一些老照片,觉得十分吓人,当时还奇怪古人为何是这样的审美,此时才大抵明白了一些。

当然也没必要去说‘缠足有很多缠法,不全是难看的’之类的。

嗯,这种陋习不用去细究,管它三七二十一,一棒子全打倒比较好。

哪怕是‘束脚纤直’,那也是削足适履,该一律禁掉。

也就是自己这样的特例,既然穿越过来了,才可以适当的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