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3/4页)

李化说:“丧事初步定在后天举行,到时请参加。还有莫仁泽老莫,正在党校县干班,你们到时一块来吧。”

“好的。”丁安邦听得出来,自己的话音也是木木的。

放下电话,丁安邦呆了会儿。虽然死亡都是或迟或早的事,但毕竟李昌河还太年轻了。想起大学同学的时光,好像还在眼前一般。可是,现在,人已走了。他脑子里又浮现出李昌河苍白的脸,还有朱菊的泪水……这些年,身边的死亡不断地发生了。也许人非得到了这样的年龄,经历了这些逝去,才能真正地一点点地安静下来。红尘不断,而生命仅有一次。相比之下,名利又值几何?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了呢?正如《红楼梦》跛足道人所唱《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老丁哪,等久了吧?”王伊达一进门,就顺手将门掩了。

丁安邦站起来,揉了揉眼睛,说:“没等多久。王书记,我来是有个事向您汇报。上次党校县干班学员湖东的陈然,动手打了小餐厅的服务员,不是被处理了吗?可是现在,政府网论坛上有人发了帖子,争议很大。”

“是吧?”王伊达坐下来,并且示意丁安邦也坐,然后道:“这是好事嘛!舆论开放,说明了群众对官员的监督正在加强。我以为没什么不好。你们认为呢?”

丁安邦没想到王伊达会是这么考虑,他一时语塞,心想:到底是市委领导,看问题就是不一样。但是,他嘴上还是道:“我们觉得这事,在网络上再一直传,可能对党校……是不是……何况党校本身就已是多事之秋,再这样……”

“这没什么嘛!老丁哪,这是另外一码事。虽然他是党校县干班的学员,但是他主要还是湖东的副县长嘛!党校有一定责任,但不承担主要责任。这是我的态度!陈然现在已经被‘双规’了。这个,必要的时候,经过纪委同意,也可以在网络上向网民们说明一下。”王伊达站起身,踱了几步,眉头皱了皱,问:“国志同志现在怎么样哪?”

“还在昏迷之中。”丁安邦说,“医生们也算尽了力,看来只能靠他自己了。”

“啊!……”

“明天,我准备召开一次党校职工大会,重点是对近期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作一次强调。王书记能不能亲自到会?如果您能亲自讲一讲,可能效果会……”

“这就不必了嘛!你讲吧。”王伊达手一挥,“安邦同志啊,党校工作有其特殊性,你还得好好把握!我对你寄予很大的希望。在宏生同志面前,我也是这么说的。但是,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作方法。这点……你还得……”

丁安邦迅速地瞟了王伊达一眼,又立即收回目光,道:“王书记是党校的第一校长,党校这块关键还是靠王书记啊!我一定好好地当个助手。”

“哈哈,哈!”王伊达爽朗地笑着。丁安邦发现,王伊达副书记这次心情似乎格外的不一般,甚至同两天前打电话给他时的心情都有很大的不同。那时,王伊达副书记是充满忧虑的。而现在,好像一切都放下了,连说话的神情也变得明亮了。

丁安邦转转虽然瘦了但依然算得上有点肥胖的脑袋,说:“既是这样,政府网上那事,我们就……暂且放着。那我先走了。”

“啊,老丁哪,晓闵,那个任晓闵同志,在县干班还行吧?”

“很好。她是班长,虽然年轻,但很成熟。”

“好,很好!你们得多多培养。年轻干部嘛!”王伊达说着,笑道:“明后天,我得带她到北京去一趟,去团中央就一个中日合作项目进行沟通。她请假了吧?”

“还没有。组织上安排,当然行!”丁安邦有点莫名地笑笑,然后就告辞,说要到医院去一趟,看看马国志校长的具体情况。

王伊达送他到门口,说:“代我向国志同志的家属问好。千万不要急,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丁安邦点点头,就要走,却听见有人喊:“这不是安邦校长吗?”

“吴老!”丁安邦一回头,正好与吴昌茂的目光相遇,就道:“吴老有事?”

“是啊,来给伊达同志说个事。”吴昌茂说着,王伊达已经迎出来了,伸着双手,握住了吴昌茂的手,说:“吴老啊,很好嘛!气色多好!快,快来坐!”

丁安邦说吴老,那我有事先走了,您坐。吴昌茂说你忙吧,我知道。

丁安邦就拐过走廊,又回头,看见王伊达门前,已经没有人了。吴昌茂这个时候到市委来找王伊达,一定是有特殊的情况的。像他这样的老同志,在台上时风风光光。一旦退下来了,权力的失落,会使他不再愿意光顾曾经是自己领土的地方,像市委大院,政府大院。曾经,他们是这里的显赫人物,而现在,坐在他们位置上的,或许正是当年给他们送文件提公文包的下属。这巨大的反差,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有些老干部思想转变得快些,那是他很快找到了新的归属。而有些老干部,会一直耿耿于怀,甚至出现了一退即病的情况。吴昌茂在这些老干部当中,应该算是比较开明的,心胸也是比较开阔的。但再开明、再开阔,一点疙瘩没有,也是不太可能的。你想得通,人家不一定能通。你走在市委大院里,可能觉得与往昔没什么两样,可是别人变了。以前是不断有人打招呼,现在是基本没声音。以前是吴书记长吴书记短,现在见了面点点头即过,没办法时,也只是握握手,问声吴老好,说我正外出有事,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