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熙熙攘攘皆为钱(第2/5页)

“讨厌,老提他干嘛。不理你了。”宁佳再听得单勇名字,再看到陶芊鹤八卦的脸色,小性子上来了,不和陶芊鹤瞎侃了,回头到包间吃饭去了。

那生气的样子嘛,让陶芊鹤看得瞪着眼、张着嘴,表情僵在脸上好久,试探的结果不言而喻,如果没发生什么都说不过去,可如果发生过,又让陶芊鹤觉得自己心里那儿有点过不去……有时候情到浓处吧有点身不由己,不过事后每每想起那晚,总觉得难以启处的地方太大,而且今天这个意外的发现,又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人,没法想,一想那滋味恰如一罐子老卤汤,即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检测,也说不清此时的各种复杂的情绪成分。

生活就这么糊里糊涂进行着,好在生意很忙,无暇顾及这些私人小事,中午的时候父亲陶成章和几位叔伯都来了,这开业数日的销量已经超过预期了,日营业额能达到驴肉香火锅城的一半还强,特别是这家酱肉馆的选址,靠近四中校门和潞华厂区,每天的零售额都相当可观,再加上陶成章下意识地植入了驴肉香火锅的味道,也成了一个零售批发一起抓的格局,生意的起势这么好,自然是皆大欢喜,几位饭间笑谈着直赞陶老板的生意眼光。

这一席饭讨论的结果是,三家出资的第二家店,又要选址开业了※※※

……

市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也许城里人明白,乡下人未必能看得明白;局中人看得明白,局外人未必看得清楚,比如赶了一辈子车、养了一辈子驴,一摸驴脖子就知道啥病的史保全,他就看不明白这生意上的事。

大中午从屠宰场走出来的时候满脸迷瞪,以前一天宰十一二头,甚至于最高时候能宰二十来头,只有不够的时间,没有余货的时候,这接下店里都十来天吧,村里调去的人也增加了五六个,销售愣是一点没增加,反而还常下肉了,亏是大冬天,要是在夏天的话,剩多了都不好处理。

走了几步,老头夹着小纸烟又翻来覆去想了想,是不是单勇这驴日货在店里捣什么鬼了,好像也不是,原班的人马,原来的路子,来回村里人就没人见着单勇,那娃说话倒是挺算数,一拍屁股走人再没回来。可是就想不通了,总不能他手里是个金元宝,到我手里就成一包草了吧?

史保全想了想,觉得单勇也没多长根角呀?他那套死卖力气的办法,要搁村里人谁也干得不比他差。

转了几个圈,才往村里饲棚方向来了,这段时间闺女跟爹之间老大个疙瘩解不开,谁也不爱搭理谁,可这个时候,史保全知道自己不能端这个架子了,家里要商量事的就一个宝英,一个三孩,三孩在城里不多见,就剩下闺女了。

掀开厚布的帘子进门时,史宝英正在劈里啪啦打着算盘,这里是平素和各处客商交易的地方,入冬了,存栏也出了差不多了,除了种驹养着,剩下的在年前都要处理个差不多,现在养殖、喂料、防病、屠宰差不多都是闺女操持着,老大不小了也没找个婆家,想到这儿就让史老头有点概叹。

“爸,您坐。”史宝英起身了,端了椅子,把煤炉往父亲身边挪了挪。再坐下来的时候,看着一堆账本蹙眉,史保全问了句,闺女说道:“没啥事,上午史青拉饲料,又涨价了,一袋涨了三块多。”

“往年秋后开始都掉价的嘛,怎么今年还涨?”史保全不信地问。

“城里人都说了,除了工资不涨,啥都涨,现在啥涨都不稀罕了。”史宝英笑着道,很无奈。这事没放在心上,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上游涨价肯定将来带动下游涨价,就今年已经成定局的年景,这些已经无所谓了,史保全趁这时间,把心里的疑惑说出来了,直问着闺女道:“宝英,爸问你个事……你说,咱那店,是不是上当了?”

“什么意思?”史宝英愣了下。

“你看啊,单勇干的时候,一天销量是蹭蹭地往上涨,有时候那数字涨得都吓人,我就纳闷了,怎么到咱手里,就不会动啦?不动也罢了吧,昨天还余下四百多斤,以前可没出过这个情况啊,那有可能常下,只有不够的时候。”史保全纳闷地说着,脸上皱着老深的皱纹。

“爸,我要说句不中听的,不知道你听不听得进去。”史宝英现在温和了,很客气地道。

“你说,你说。”史老头现在看样能听进去了。

“这么说吧,您说为什么十里八乡,就咱们史家村养得驴活蹦乱跳,少灾少病呢?”史宝英问。

“呵呵,这还用问,咱这儿的条件找不出第二家来,水源好、草场好,还有咱村都是养牲口的把式,看一眼就知道有病没病,摸一摸就知道病在哪。外头养牲口的,都是生手,没有十年八年,这手艺他学不好。”史保全得意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