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第三幅《蒙娜丽莎》(第2/3页)

可是,他刚刚用这个想法自我安慰完毕,接下来的一幅作品就又一次让他瞪大了眼球,这竟是保罗·塞尚的一幅静物作品!

保罗·塞尚,堪称法国最著名的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在19世纪末的时候就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进入20世纪之后,更是被西方现代画家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这些尊贵的头衔,反应在他的作品价格上,就是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天价。

1999年,他的静物作品《帘子、罐子、盘子》,卖出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高价,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贵的静物画,并挤入了当时世界最贵艺术品的前十名!

2012年,他的作品《玩纸牌的人》系列画作中最著名的一幅,卖出了2.5亿美元的天价,及至今日还蝉联着世界最贵艺术品的头衔!

“1999年就价值6000万美元,这一幅静物就算是比不上那幅,可现在毕竟是17年之后啊!如果再加上《玩纸牌的人》的加成,这幅画,怕不是轻轻松松的就能过亿?”

十二幅作品,不但全是名家之作,而且仅仅是价值过亿的就有3幅,更别说仅有的一幅华夏名作都足以名列华夏十大传世名画的作品,这样的结果,实在是有点出乎李逸的意料,也不由让他深深的好奇,这究竟是哪个家伙存进瑞士银行的?

“逸哥,逸哥,你快看,居然是这幅画,天哪,居然是这幅画!”

接下来的十幅画都是德国画家的作品,虽然也都不错,但却没有一个能达到顶级的程度,因而李逸看的也都比较快,基本上两分钟一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第23张作品,然后被红尘的一声惊呼所打破。

事实上,这幅画不止是红尘一眼就能认出来,同样的,谷枫和李逸也一眼就认出了这究竟是幅什么作品。

只是,这幅作品实在是太惊人了,以至于谷枫和李逸只能用巨大的倒吸凉气的声音来回应红尘的惊讶,因为,画面上那个女郎的微笑实在是太熟悉了!

可是,这个熟悉如果出现在这里,却让人感觉有些不寒而栗,这真的是那幅画吗?那幅画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上世纪60年代时其估价就超过了一亿美元,世界上研究这幅画的专著数量多达数百部,甚至有数十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

真伪之谜,背景之谜,失踪之谜,遗骸之谜……

这一切的一切,都归于那一抹神秘的微笑,没错,这第23幅画就是那幅《蒙娜丽莎的微笑》!

三个人呆呆的看着这幅《蒙娜丽莎》,房间里安静的连一丝轻微的呼吸声都听不到,半晌,方听见红尘用呻吟般的声音轻轻说道:

“这幅画居然出现在这里,那么,卢浮宫那幅……”

“卢浮宫那幅肯定是真的!”

“那你是说,这幅是假的了?嗯,有可能,因为这幅画现在已经不能用价值来衡量了,它不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还是法国人的骄傲,我记得,它失窃那次,法国甚至都把那天定为国难日……”

红尘和谷枫小声的议论着,李逸则盯着画作一言不发,半晌,才将手轻轻的从画作上抹过,然后,深深的吸了口长气,说道:

“这幅画是真的,卢浮宫那幅也是真的。”

“啊?这怎么可能?逸哥你看,这幅画和那幅几乎是一模一样!”

红尘将手机拿到李逸面前,指着上边那幅《蒙娜丽莎》嚷道。

“有什么不可能的?2012年的时候,一家瑞士财团公布了一幅作品,名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那幅画,就和卢浮宫那幅《蒙娜丽莎》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研究表明,那幅画也是达芬奇的真迹。”

“事实上,在研究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学者当中,一直有着一个不是十分确定的传言,那就是,在1506到1516的十年间,达芬奇应该是画了3幅《蒙娜丽莎》,其中《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应该是第一个版本,也有可能是一个未完成的版本,而卢浮宫那幅则应该是最后一个版本。”

“啊?还有这个说法?网上查不着啊!”

“你登录英文网站就应该能找到。我记得,当年《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第一次露面的时候,也引起过巨大的争议,可是经过碳14等手段的鉴定,以及几何构图比例的对比,专家们最终认定了那幅也是真迹,而事实上,达芬奇确实是有为一幅画作绘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版本的习惯,他的另一幅名作《岩间圣母》就有两个版本。”

“原来是这么回事……逸哥,那你说这幅画能卖多少钱?”

听到李逸言之凿凿的确定这幅《蒙娜丽莎》也是真迹,红尘脸上的表情顿时就精彩了起来,法国的骄傲啊,失窃堪称国难,那该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