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87章 散打冠军(第2/3页)

“别那么麻烦了!两个人一起来。你大叔没心情跟你们小屁孩混时间!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李岩略带不屑的看着他们。

两个人都冷笑了起来,他们都是二十出头,正是体力巅峰时期。眼看李岩是个奔三的人了,想着随便一个人也能解决,没想到他竟然倚老卖老的说他们是小屁孩,这让两个散打队员情何以堪啊!

这是人很多的公众场合,他们也不想拖延时间,既然李岩不识抬举……他们两个默契的交换了一个眼神,暗暗已经捏紧了拳头,准备出手了。

“等等!”李岩后退了两步。

“他妈还想跑?”他们两个嗤之以鼻,就是跑,他们也不在话下,慢跑、变速跑,也是他们每天必有的训练,并不怕李岩耍诈逃跑。

“跑什么?只是你们耽误了我的时间。我不能白干,打倒你们之后,必须告诉我是谁找你们来的!”李岩毫不在意的抖动着一条腿,要是再点上一根烟的话,他更有痞子像。

“能打倒再说!”两个人说完,快步上前。

这个时候,李岩看似嚣张的抖动着的前腿,迅速的向前踢撩,鞋尖踢起一批黄沙,往两个冲过来的脸上溅洒过去。

两个散打队员,对付同级别、有实力的专业队员。那是在比赛场上。那是做足准备、带好护具,在裁判宣布开始之后,才一起出手;对于普通人,根本不需要他们怎么出手,随便捏拿。哪里会想到有人踢沙子过来呀!

话又说回来了,在这现代化大都市里,有的只是一条比一条漂亮的水泥路,除非是在建筑工地的沙堆边,要不然地上能见到的也最多是一些灰尘,很难碰到能用脚踢起来的一片黄沙。这已经是大家默认的一个常识,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一点,所以一时间也忘记了,现在是在遍地黄沙的大梅沙海滨浴场。

不过,遇到这样的突袭,即便是普通人,也会本能的闭眼睛、然后伸手去挡住眼前,何况他们两个散打队员是受过训练的。所以,即便事发突然,又是他们迎上去,但还是闭住眼睛,没有被沙子迷眼了。

可李岩出手,是完全靠偷袭、靠阴招吗?他的硬招同样狠!在脚踢出沙子之后,他的人也快速向前,拳头左右开弓,霎时间打得两个人腹中翻江倒海、感觉五脏六腑都移位了一般。

这一次,李岩没有用撩阴腿,那太明显了,近身出手,稍微远一点就看不清楚了他们在干什么了。等两个散打队员还没有睁开眼睛,凭着赶紧去出手抱住李岩往地上摔的时候,李岩已经顺势抓住他们两个的头发,将两个人的头按倒,将脸按入了沙子里面!

……

中国强大之后,民众心理上还没有适应,在各方面都急需外国人——主要是欧美西方的承认。而因为语言、传统、习惯等因素,中国的东西,有时候跟西方主流有不同的标准。要西方标准来得到认可、觉得才算世界认可,总是困难的。

所以,中国籍作家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只有少数人明白,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个评委,大部分时候没人懂汉语,而中国的翻译不给力,达不到作家的意境。比如汉学家马悦然是评委时候,他翻译了高仓健的作品,高仓健就成为了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

同样,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都留下耀眼成绩,但没有得到奥斯卡金像奖,大家就觉得电影不行,比不上老外;可这是人家的规则,华语歌手有几个能得格莱美奖?华语电视几部能得艾美奖?

反应在体育方面,也是如此,所以中国一直在追赶,人家有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网球公开赛、方程式赛车、高尔夫……而在因为影视而让人自豪、甚至YY的武术,也出现了无用论。最常见的说法是:既然武术牛逼,怎么不见去参加外国的格斗大赛?能打赢老外才叫牛逼,打不赢就是吹嘘的傻逼。

这同样是以我们去适应别人的规则标准,在武术无用论之外,还有一种戏份的论述,那就是没用的是传统武术套路,散打还是牛逼的。觉得武术是花架子,散打才是实战。

这其实除了不懂的人云亦云外,也归功于散打的宣传好。不知道是不是官方,但确有其事的是,曾经媒体炒作过很多‘中国功夫对泰拳’、‘中国功夫对空手道’、‘中国功夫对跆拳道’之类的比赛,结果都是中国功夫大比分赢了。这让人觉得中国功夫就是牛逼,参赛的散打运动员就是牛逼,但其实这只是炒作出来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的散打运动员对泰国、对日本、对韩国的散打运动员’,而且来的还不是什么高手。

当然,也不能说散打都是吹出来的,散打运动员也有一些厉害的。但散打的比赛规则,注定了散打冠军,并没有那么神。比如说同样作为比赛项目,跆拳道要踢中、击中对手才能得分;而散打比赛,将对手绊倒、摔倒也能得分,相比起来这当然更安全、更省力,所以,一度有很多摔跤运动员,转练散打,一两年就能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