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7章 来自C站的采访(第2/3页)

“哦?”

于老好奇地问道:“这本期刊的难度似乎不小呀。”

“对!”

“难度的确很高,但并不意味着无法被收录,只要质量过硬,并且又重大突破,就很轻松。”汪副所长把《Nature》期刊递到于老面前:“您读一下吧,徐茫的这篇《电子质子协同理论》真的很有意思。”

话落,

于老拿起老花镜,仔细阅读着这篇《电子质子协同理论》学术论文。

几分钟后,

于老忍不住大赞道:“很有想法的一个年轻人!”

“他真是复大的学生?”于老好奇地问道:“那他可以来试试我们这个工作呀。”

汪副所长笑了笑:“于老您可能不知道,其实我早就去见过他了,并提出来帮助我们完成一项工作,也就是关于石墨的问题。”

“他怎么说?”于老追问道。

“他跟您,还有我,都是老乡,宁市人。”汪副所长笑道:“自然答应了,现在是我们所的挂职研究员。”

“很好!”

“现在的科学不单单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异想天开的大脑。”于老感慨道:“利用量子力学,去调整材料之间的内部原子结构,真是一个天才!”

听到于老的话,汪副所长也挺感慨,现在的科学不再是做单一研究,而是众多学科相互之间的交叉。

“他是学什么的?”

“物理,理论物理。”

“什么?”

“理论物理?”于老诧异地看着汪副所长:“小汪……你确定这位叫徐茫的学生,他学的是理论物理?”

汪副所长苦笑了一下,别说于老会如此惊讶,自己刚刚知道徐茫是学理论物理后,也是同样如此,但这只是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更加惊悚的。

“他是文科生,到了大学读得物理。”汪副所长说道:“还有……咱们用的材料数据库,以及那个智能合成软件,就是徐茫一个人花了十来天的时间,独立研发的。”

于老彻底无语了,徐茫彻底改变了他七十多年的价值观,不得不感慨……自己真的老了。

“老了!”

“不服老也不行了。”虽然于老的语气充满着无奈,但脸上却挂着开心的笑容:“我们终将被年轻人给追赶上,但这也是好事情,谁说年轻人没有科研精神?”

“我看咱们国家的年轻人,最有科研精神!”于老一脸认真地说道:“徐茫只是千万之中的一个,我相信还有很多像徐茫这样的,在科研的道路上坚持创新与独立,只是他们默默无闻罢了。”

“以后谁再说年轻人不行,我就拿徐茫为例,好好和他们杠上一杠。”于老说道。

此时,

远在魔都。

徐茫已经不敢再出门了,今天他接受了六七个媒体的采访,而且有些媒体的确很过分,就连吃饭也要进行拍摄,当然单纯的拍摄也就忍了。

问题是这个初步文案写的有问题,根本就没有发挥到一个点上。

最终,

作为宁市高中生作文大赛的第一名,徐茫亲自提供了中心思想,如吃饭这个环节,要把它描绘成百忙之中的朴素,尽量去强调那种为了科学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

还别说,

这些媒体都接受了这个观点。

“叮铃铃!”

“徐茫!”

“快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C站电视台来记者了,要对你进行独家采访。”方主任又打来了电话。

徐茫:(°ー°〃)

还有?

真的快不行了呀!

虽然徐茫内心一万个拒绝,然而奈何对面是C站。

C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他能让一个人瞬间凉透,比如卢老爷子……他就上过C站,然后在吃鸡圈中再也看不到他灵动的身姿,精湛的枪法。

急忙来到方主任办公室,徐茫见到一群摄像师,以及一位女士。

“孟记者,这位就是徐茫。”

“徐茫同学你好,我是《面对》栏目的记者,孟妃。”孟记者微笑地说道:“我们想对你进行一期独家采访。”

“哦……”徐茫点点头。

之后,

就在方主任的办公室,徐茫开始了自己C站之旅。

问题很简单,都是一些常规的,只要按照套路走就行,但到了后面就需要一点技术含量,比如年轻人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年轻人是未来科学研发的主要力量。”徐茫说道:“我的这个想法并非是空穴来风,我拿一个例子,咱们的国产大飞机,就是靠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团队。”

“从设计研发、总装制造、首飞准备,年轻人发挥了极大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作用。”徐茫借着说道:“攻克三十七项民机关键技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