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李谦大忽悠(第3/4页)

所以宁导的电影里有了,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为了捍卫他毕业警校的职业梦想和光荣传统,与黑白两道三教九流交手过招,最后阴差阳错,因勇擒国际大盗而受到表彰。

沦落为海鲜送货员的前自行车手耿浩,为了购买一块安葬师傅的墓地,意外卷入一场宝岛黑帮与溙国堵枭的堵品交易中,最终将藏有20万美元的骨灰盒埋葬地下的离奇故事。

来自香港的国际大盗,在不入流的小偷小摸、地痞流氓、憨厚耿直的保安面前,栽了大跟头。

来自宝岛溙国的堵枭,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黑道中人,在一个名不见经传海鲜送货员面前,阴沟里翻船……”

还有点没说的,那部《疯狂的外星人》,不用看也是宁昊的片子,除了他没人会拍这种风格的电影。

耍猴人耿浩为了成就他“美猴王”的梦想和荣誉,兢兢业业坚守耍猴人的本色,甚至萌生出将“外星人”训练成猴子代替品的疯狂想法,并凭借耍猴的本领将米粒坚特工玩弄股掌之间。

来自太空的外星人,可以将米粒坚的特工、博士、外交官等玩得团团转,却在内地的耍猴人、酒贩子面前,失去了魔力,并被臣服。

这也是典型的小人物的荣誉感,以低胜高,以俗胜雅,这种戏剧性反转,才是宁昊的喜剧电影真真正正的唯一核心。

其他一切,黑色幽默也好,人文关怀也好,都是外表,是包装。

对面的宁昊听到李谦把自己分析的一丝不挂,简直就像是偷听到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样,心里有种莫名的惊骇。

不就是李谦,厉害!

不过那句“如果人没有荣誉感,所有的社会和文明会马上化为乌有”,好像不是鲁迅说的吧?

宁昊没有细想,只是感慨不已,他最早拍《黄金大劫案》的时候,向雷家音打听过李谦,后来又向黄博、徐征打听过李谦。

可是现在看来,他们三个说的都太片面了,根本没有真正了解过李谦。

听着李谦说了一大堆,宁昊也微微有点发蒙了,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反驳李谦说的不对?

还是来一句李导你好厉害?

不过,还没等宁昊想起说什么,李谦却没有停下。

“可是宁导,你就没有想过改变吗?”

“改变?”宁导有些不解。

“对。”

李谦淡淡地点头,顺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可把他渴死了。

“市井、流民、城市无产者,是宁导电影的特色,他们也是这个城市的一种气息,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不再是主流了,最起码不再是观影人群的主流了。”

宁昊皱了皱眉,“李导何出此言?”

“看看香江电影典型的警匪片,在内的票房变化就清楚了。”

李谦没有直接说,而是举了个例子,“以前的香江警匪片,主要角色构成,大多来自市井,基层的警察,卧底,黑社会同样是社会底层,就算黑帮老大,形象也不会多高大上。

可是这些警匪片,有很多口碑很好的,但内地观众不爱看了,只有《寒战》大卖,《寒战》就脱离了市井气息,整个演员、故事构成,就‘高大上’了许多,而且整体的画风也贴近大都市风格。”

“李导的意思是?”宁昊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李谦笑笑,“时代在发展,就商业性而言,以现在越来越年轻化的观影人群,市井风格的电影,受众是偏低了一点,想想看,如果《失恋三十三天》描绘的不是当代大都市白领的爱情,而是市井之间的爱情,还能大卖六亿多吗。

《寒战》拍成基层警察和黑帮的故事,能成为香江媒体口中的救世之作?

香江电影,但凡在内地票房高的,全都开始在褪去以往普遍的市井气息。

内地电影也同样,角色开始慢慢从底层市井人物向上转变,正如同现在的主流观影人群的变化。

《疯狂的赛车》那一亿票房,在我看来是比较低的,以宁导当时在观众口中的口碑,加上喜剧类型,贺岁档期,起码应该两亿以上票房!”

……

“呼!”

走出会所的宁昊长出一口气,在里面感觉都快被李谦说的耳鸣了。

被冷风一吹,脑子清醒了一点。

再低头一看手上的剧本,宁昊苦笑不已。

不知道怎么的,被李谦罗里吧嗦,先是一通对他的分析,然后又“但是”一大堆,鬼使神差地就同意了拍摄《唐人街探案》。

不过,想起李谦的话,以及他那些片子,换换风格也好。

本身正在筹备的新片《心花路放》就打算改改疯狂系列的风格,从一开始他就旗帜鲜明地走着商业电影的路线,也从未追求过所谓的文艺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