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借李谦炒作(第2/3页)

毕竟,开会也不能乱开的。

要是上面把电影一封,你看他们还开不开会,开个锤子。

这次与其说是批判跟风乱象,烂片成风,不如说是别人拍了大烂片还赚了钱,主要是心理不平衡。

凭什么你一个业余导演拍的烂片大卖几个亿,我们这些充满艺术性的电影反而赔钱了!

如果《小时代》只有几千万票房,才没人去开这片子的会呢,吃饱了撑的。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疯狂的导演》、《粉红女郎》这些票房扑街的电影,怎么没人去开会了。

别说开会了,提都懒得提。

开会就开呗,发言就发呗,李谦也无所谓,对着台下的一众媒体开口了。

“其实,目前电影行业所展现出来的核心问题,不止是翻拍而已,翻拍本身并没有问题,四大名著、金勇武侠剧一直以来都是翻拍的重点,也为观众贡献了很多优秀的影视剧。”

李谦这番为翻拍说好话的发言让台下一众媒体摸不着头脑,这难道不是批判会吗?

同时,台上文联、影协的头头们,也不是很满意。

不过,李谦可不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说,那还不如不说,有什么意思。

翻拍确实本不是错,翻拍的经典影视剧多了去了,不管国内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有一大堆的经典。

《罗密欧与朱丽叶》都被翻拍二十多次了。

国内的四大名著基本上都拍了两三版,10年高西西还打算拍一部《三国: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启动发布会都开了,投资2.5亿,用1.5亿建荆州城。

不过项目搁浅,上个月拍过《走向共和》的著名电视剧导演张黎又接手了,开了发布会,宣布重启项目。

不过,如果李谦没有猜错的话,这片子最终的片名应该是《影》,邓朝主演的,这部电影里的剧情很难不让人想到三国。

镜州和荆州,敌国大将和关羽一样性格骄傲,也用大刀,很多相似之处。

这也是翻拍,三国的翻拍电影之前有《赤壁》和《关云长》,都挺差劲的,这次《三国:荆州》,文联和影协就不开会,不批评了。

李谦接着自己刚才的话继续说,“舞台剧和话剧更是翻拍,或者重演次数最多的,一些经典剧目,全国,甚至全世界大大小小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个剧团都排演过。

所以,翻拍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只是以翻拍作为噱头,以原作的名气去圈钱,不追求质量的做法,这才是行业存在的乱象,大家都只想借此机会捞一笔而已,不是真心想做电影,自然而然烂片就多了。”

这话一出,台上李谦旁边有几位老艺术家脸色更是不好看了,竟然拿话剧的翻演和这些烂片相提并论。

要不是记者在这,只怕是要对李谦好好批评教育一番了。

台下的记者也发问了,“那李导,既然有人只是为了赚钱而跟风翻拍,那这种风气岂不是无法改变了,只能任由行业这么发展下去吗?”

李谦摇摇头,“不,没有事情是无法解决的,这正是我今天想要说的。”

“李导觉得怎样才能解决呢?”记者追问道。

“钱!”

“钱?”

台下的记者愣住了,台上的一众文联、影协的头头们,也呆住了,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没错,就是钱。”

李谦重复了一句,接着道,“其实电影在电影院里放映,就可以看做是一样商品,而观众就是顾客,只有让观众满意了,电影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我想投资人们去翻拍一部又一部电影,也是冲着钱去的,既然这样的话,我想对行业内外的所有投资人们说,烂片永远只能骗一丢丢的钱,迟早观众有了经验,就没那么好骗了。

哪怕是翻拍、跟风,也要质量,这样观众才会为电影买单,今年暑期档的情况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不少翻拍的电影票房只有一两千万,甚至几百万,这样的烂片难道能赚钱?

能赚钱的,恰恰是好电影,赵微导演的《致青春》拍的挺不错,所以赚钱了,腾华滔导演翻拍的《失恋三十三天》口碑很好,也赚钱了,这才是翻拍和跨行导演应该追求的,赢得了观众的掌声,站着把钱赚了。”

这么俗气的一番话,把现场的记者和文联、影协的头头们给说的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后者,几位老艺术家,愣神之后,几乎有种要拂袖而去的想法了,只是面对一大群记者,再加上李谦在行业的声望,还是忍住了。

把电影说成商品,大谈电影赚钱,跟今天发布会的主题完全不一样,让现场有了短暂的寂静。

不过李谦没有管他们,接着面对正前方的摄影机,一脸正色道,“所以,我以一个导演、电影人的身份,呼吁各位同行,行业内外的投资人们,哪怕是为了赚钱,也希望大家把电影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我也不想看到有人破坏市场,砸掉所有电影人饭碗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