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急的想发律师函(第2/4页)

首日1.5亿,虽然闭着眼睛破十亿,如果春节之后走势坚挺的话,20亿也不是没有可能,已经达到于东半个月之前的最低目标了。

可那时没有李谦一亿票补的情况下,现在还得分李谦一笔发行分成,再加上和《捉妖记》差距太大了,于东还是有些失望。

李谦倒是没有其他人想象中的愁眉不展,其实对于《红海行动》这个首日票房,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也在家里,和公司开着视频会议。

“《红海行动》是春节档所有电影里,唯一一部男性观众比例超过女性的,并且三十岁以上观众占比也是最高的……”未来电影APP的总经理在电脑面前做着汇报。

虽然不管任何性别、年龄段的观众,《红海行动》都远不如《捉妖记2》,不过倒是有些好消息。

网上购票平台,年轻人接受的快,所以年轻观众这边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主要抢的是逐渐长大的青少年,以及三十岁以上的成年人。

青少年观众肯定优先看《捉妖记2》,不过三十岁以上成年人的比例,《红海行动》要更高。

只要票房上去了,按这个比例,人数也会跟上,而且口碑扩散之后,青少年观众,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会回来看《红海行动》。

那之前被抢走的观众,还是会回来的。

当然,前提是《红海行动》的票房和口碑跟上。

好在电影口碑非常好,要不然也不会再预售差了《女儿国》一倍的情况下,首日票房只差3000万。

次日,《红海行动》拿到1.9亿,口碑持续扩散。

《女儿国》口碑不佳,票房下跌了一千万,只拿到1.7亿。

《捉妖记2》在首日疯狂的6亿之后,第二天也回归正常,只拿到3.9亿。

看起来是大跳水了,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首日的6亿太离谱了,不正常,已经是极限了。

不过口碑也确实一般,梁超伟的加入也是个败笔,亏得之前通稿上说什么梁超伟首次挑战CG电影,无实物表演拆弹精神分裂。

一个无实物表演梁超伟就精神分裂了,也不知道这个梁超伟是真的还是假冒的。

或许是尝到了低龄化的甜头,第二部还是一如既往,甚至比第一部更甚,都不叫低龄化,叫低幼化更合适。

整部电影也不知道讲什么,虽然构建了一个人妖并存的世界,不过妖界如今什么形势没有说,身为男主角的梁超伟与李玉春的爱情拍着拍着突然就没了。

过气小妖王胡巴到底如何颠覆人妖两界,天师阁怎么回事没有讲清楚,找爹又找到中途放弃。

逻辑不可推,散乱无章,又胡凑剧情,中间有一大段严重偏离主线,到最后导演估计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开头抓胡巴这事,就让那个配角七钱天师画风突变变成了妖怪,来了场仓促的收尾大战。

每个人物都单薄得像个符号,只会讲笑话抖机灵的傀儡,到处装疯卖傻,片子还时不时地来个胡巴的深情眼神特写。

两个小时的电影,看似讲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讲,人物没有什么发展,世界观也没有怎么拓充,说是续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加长版的番外。

哪怕是喜欢胡巴的观众,也满满的吐槽。

两天十亿票房,票房有多高,吐槽就有多多。

不只是观众,各路自媒体也纷纷动手,写下一篇篇吐槽电影的文章,博得了不少的点击量。

观众口碑不佳,口口相传之下,也影响到了初三的票房。

相比初二的3.9亿,初三再次大跳水,单日只拿到2.3亿。

6亿到3.9亿,再到2.3亿,要不是基数够大,简直就是雪崩的节奏啊。

面对网上的众多吐槽和骂声,发行方也开始了紧急公关。

简单地说,就是出来洗地了。

不过洗地也洗出了热搜,这两天很多自媒体各种吐槽,自己做搞笑图片,或者用一些经典影视剧里的图,来嘲讽《捉妖记2》。

有很多自媒体,都收到了侵权投诉。

吐槽电影嘛,文章里很多都用到了《捉妖记》的海报,而短视频里也用到了宣传预告和海报。

电影海报或剧照享有著作权,发行方就是以这点投入自媒体们侵权。

不过只是吐槽和批评的被投诉侵权了,简而言之,夸《捉妖记2》多好多优秀,那不是侵权,说《捉妖记2》口碑差或者烂,那就是侵权。

这么多骂声,片方和主控发行的陈伍都着急啊,陈伍就差让人发律师函了,楠山必胜客可不是浪得虚名。

律师函这种事,陈伍也就是一着急才冒出来的想法,不太实际,吐槽电影的人太多了,发律师函也发不过来。

不过这种盘外招,陈伍也不屑一顾,论营销能力,谁都不是企鹅的对手,也派人给《红海行动》做负面营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