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凉山之行(第2/2页)

“真的不是我们不帮他们,他们自己没有要改变的意愿。”

曾经有位过来深入调研的大领导,回去写的报告里面就有描写这里的特性,说他们是:“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重农抑商的生产观、温饱第一的消费观、共产平均的分配观、崇拜鬼神的文化观、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忠守故土的乡土观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

怪不得后世过来做慈善的谷歌和微软都走了。

这些人哦,送来的果树苗当柴烧了,送来的家禽下酒吃了,送来的种子卖钱花了,这里人只要鱼,不要渔,果然足够豁达。

反正这些跟陈明亮此行的目的并不冲突,他这次带了200多万,准备拿来捐的,现在只打算捐给学生们了。

热心公益团体们回来了。

有几个女孩子眼睛红红的,这里的人们生活太不容易了!每次下山就是搏命,孩子们上学都要跨过几座山,非常危险。

“陈先生,咱们要不要给他们捐助一条上山的路呀,他们实在太难了。”有位热心志愿者在劝说陈明亮。

“可以啊,我精神上支持你们,不过他们其实可以不去山上住的啊,也可以下来的,出去打工不比什么好。”

“可是那是他们祖祖辈辈的家呀?”

“我知道,但是政府也劝说过他们,让他们下来,给他们提供安置地点,但是他们说下来就收不到捐款了,不肯来。”

“可是孩子们是无辜的呀。”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清白的,他们平时已经实现了住校,而且他们是知道你们来了这才特意出学校跑出来迎接你们的。”

“孩子们有没有告诉你,其实他们还有一条更缓和的路,从那里上来不用冒这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