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神龙护卫舰与未来(第3/6页)

我的目标并不是那个巨大的晶体,而是位于我身侧的那长长的龙嘴。在龙嘴的上半部分有两个横向的开口,看起来很像是呼吸孔,也就是这条龙的鼻孔。在这个鼻孔的设计上和神话中的中华神龙区别还是挺大的。我国传说中的神龙的鼻子是位于头部最前端的,而且很大,看起来相当突出。但是,我们的这条神龙的鼻孔设计则是很像鸟类的鼻孔,位置在嘴的上半部分的根部两侧对称分布,外观上就是两个洞而已,没有任何的突出物。

实事上这俩鼻孔并不是真的呼吸道,因为这条龙实际上是一艘生物战舰,而且是星际航行用的生物战舰,所以它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行动,呼吸功能自然就不能这么简单的利用鼻孔来完成了。这条龙其实有一套内部氧循环系统,所以它其实是没有呼吸器官的。这条龙的“肺”实际上是一个大型机库,用于停靠中型太空船。而且这个部分可以向外张开方便飞船出入。至于鼻孔和后面的空间实际上就是个太空战斗机和小型战舰的停靠泊位以及出入通道,或者叫弹射轨道也行。

现在这俩鼻孔都在张开状态,我可以直接游进去。

从远处看还不觉得,等真正进入这个巨大的鼻孔才发现这玩意真的是大的离谱。不过想想也对。这东西不但是太空战斗机的出入口,同时也允许小型战舰的出入,开口不大怎么行?至于说我现在一个人在这里,那简直就和一粒尘埃差不多了。

顺着巨大的鼻孔进入之后就可以看到一段覆盖着半透明甲壳的通道,这些东西其实是一种凝固的生物质分泌物,凝固后的硬度堪比高级合金,但它最大的优点不是硬度和韧性,而是可修复性。这玩意说白了就和人的手指甲一样,是可以不断生长的,所以不管出现任何程度的损毁都可以再生,根本不用担心损毁。作为通道的出入口,这个位置在战斗中受损的概率显然相当高,而一种可以自我修复的材质显然比什么钢铁都要合适这种环境。

这种特殊材质并没有完全覆盖整个通道,继续向前就可以看到一些露出来的金属材质组成的结构。那些东西看起来就好像是火车轨道一样,而且个头很大,在鼻腔之中分别组成了整整13个大小不一的轨道组。这些都是电磁弹射器,和航母上的弹射器功能类似,主要就是给需要出发的飞行器提供初始速度的装置。

越过这些东西之后那个好像虫穴一样的通道就变成了一片巨大的金属通道。从这里开始周围的环境看着就已经是正规的太空战舰内部的结构了,除了空间特别大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这个巨大的通道中一路前行,很快我就到了一个汇合点,这是两侧鼻孔的联通位置。通道在这里汇合成一条,然后向着后方延伸。在这里可以看到通道中央横向的隔板,这个是用来引导出入飞行器使用的,就和高速公路分成左右两边一样,这里是上下分的,出入的飞行器需要分别走对应的通道,避免在这个交通要道发生意外。

我是从上面的通道进入的,前进了一小段距离之后就看到了位于侧面通道上的一个人员出入口,不过我没有进去,而是继续深入。一口气潜入内部那个超级巨大的太空战斗机机库,然后冲着其中一个相对较大的出入口就游了过去。这边的墙壁上是一条条的悬浮通道,我到达的这大概是170多层的位置,在这里的墙壁上有一处很大的电子门。我刚靠近那扇门就自己向着两边自动划开,然后我便进入到了内部。

这里面其实是个大型电梯,我进入之后也没有去按开关,因为这东西是完全依靠心灵网络操控的,墙壁上除了紧急停止之外就没有别的按钮了。

电梯先是向着龙头顶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然后突然开始横行移动,停下之后我便出现在一个相当大的空间之中。这地方是个类似交通枢纽之类的地方,从这边换乘不同方向的电梯可以到达不同区域,而且还有很多的通道可以走,不过我还是换了部电梯。

从我进入培养液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起码四十分钟,但我依然没有到达想要到的地方。这条神龙的巨大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多的还是因为现在的环境。

从设计方面来说,这东西本来是应该在太空中使用的,也就是无重力环境。实事上这条神龙体内并没有人造重力,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没必要。人类的身体相对来说很脆弱,如果长期处于无重力环境下的话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而且无重力环境下人类的身体很多行动都会受到限制,因为不习惯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但是这条神龙不是移民船,而是护航用的战舰,所以它是一艘龙族专用的船,而我们龙族对无重力环境的适应能力显然远高于人类,而且就算是长期处于无重力状态我们的身体也不会出现什么不正常的反应。加上我们的电磁控制能力可以通过磁场的推拉方式反作用自身,让我们在真空中高速移动,这样一来真空环境对我们来说反而是更合适的一种状态。这其实也是最初创造者们为什么要让我们成为可以在真空中生存的生物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样我们的空间适应能力就会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