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传递(第3/3页)

然而有一种关系,有一种目光,世界各种物质化的价值定义无法干扰。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且只有这一个孩子的时候,无论这个孩子是残还是笨,父母的眼中闪烁的是一种唯一的情绪。这种目光是纯粹的希望。人性最辉煌的体现。

世界万物没有一种东西是纯粹的。这种性质不过是在人身上特别明显罢了。这种性质,在动物中也会体现,但是母兽基本上在幼崽成年后就,这种关系就瞬间淡薄起来。而兽类成年后,对父母也大多是撒手不管。这种性质的传递,只发生在幼崽诞生到养育很短时间。当然比比哺乳动物更加低等的爬行动物,以及一窝卵数百数千数万鱼虫之类的生物,它们不过是按照基因程序在复制。至于基因中从物变灵的传承,它们低等的基因承载不了。

纯粹的希望,从自己转移到下一代。为其毫无理由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努力。这种不被世界固有物化价值观干扰的传递。在人类之间往往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才有这种纯粹。

而且这个孩子的兄弟姐妹越少,越能感觉到父母这种单一纯粹的希望。父母无私的努力,被分摊给其他兄弟姐妹后,自己感觉到的那一份就少了。

每一个人类,到达这个世界最初的抱着对这个世界的向往,都是父母点燃的。情感文明,情感只是一种传递中介。黄土区现在要的不仅仅是工业化生产成品人类基因,而是决心点燃人类基因中的原动力。

每一个向往者的培育的下一代,在四个到七个之间。具体有着大量的补充规则,比如有一条,如果七个全是同一性别,允许继续,与前几个性别不同的下一代出现。

这个时代,能熬过成长期的才是称为向往者。而希望也是有强弱的。能破开成长的苦难,抱着的希望无疑是合格的。这种法则同样在黄土区的另一批人身上实践。

这批人是从培养机中孕育出来的一代,现在机器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人类的物质身躯,但是在希望传递这一方面,受到制约。这一批人的数量一开始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