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最初的故事(第2/4页)

原始生物圈在这次洗牌中损失惨重,但并没有完全消亡——奇迹般地,这反而成为后来希灵人那截然不同的文明结构的原因之一:原始生物被送到星球各个角落,并在那些天差地别到近乎异星球的环境中重新开始进化。硅-硫基的生命适应力顽强,对温度和湿度的耐受力往往是碳基生命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它们在母星的各个角落顽强生存,并最终进化出了十余种不可思议的生命系。

每种生命系之间的差别,简直像外星生物一样!

然后就是希灵人的故事了——由于之前的“大风暴纪年”,全球生物进化出了十几个近乎完全隔绝的谱系,而其中一半的谱系都先后产生了智能生命,这就是原始的希灵人:没错,希灵人并非单一人种,他们在母星诡异的环境中独立进化,所诞生的是数种有着本质差别的生物,尽管他们都有着人的外形,直立行走,但那是被星域信息扰动的结果,如果你将两个母星时代分属不同部族的希灵人放在一起研究,你绝对会以为他们是来自两个星球的外星人!

这或许也是如今的希灵使徒产生“支族”的某个古老诱因吧。

希灵文明是比较罕见的“多物种混合型文明”,即多个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种在同一颗星球上起源,并先后达到开化阶段,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开化文明,他们是同胞,是同一个文明下的兄弟姐妹,但其生命形态已经达到了互相以为对方是外星人的地步——就是这么夸张。

此类“多物种混合型文明”在地球人的常规世界观里恐怕十分新奇,但对我而言,这个概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看看救世军的物种组成吧:他们就是来自同一颗星球的。希灵人就是这样,他们由数个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种组成——这些智慧物种同时也是日后希灵使徒的起源模板。

和很多普通种族一样,原始母星上的各大种族在初次接触的时候也爆发过战争,而且由于生命形态的根本性差异,这些战争异常惨烈——先祖安瑟斯在谈及这段历史的时候不断提起一些名号:天蝎,萨法,风暴——这些都是在上古时代的母星族群,在希灵文明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时候,这颗星球被数个同样开化的物种分割占据着,其分裂和对立情况甚至远胜于地球上最混乱的年代。

但也如那些坚持到宇宙时代的普通种族一样,在经历了一开始的战争-融合之后,希灵人还是成功地由互相对立的族群变成了统一文明,并开始探索他们的宇宙。

“多物种混合型文明”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在科研和探索领域发展更快,因此希灵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掌握了高超的宇航技术,并在接触到物质世界极限后开始研究如何跳出他们的宇宙——而灾难,就是在这时候突然降临的。

在一处内陆殖民地中爆发出来的深渊,几乎瞬间摧毁了这个充满希望的文明,而且短时间便越过了母星的最终防御线。

这次深渊爆发同时也是希灵使徒的“起源仇恨”最初的源头。

尽管希灵人顽强抵抗,但以他们的力量还完全没做好与深渊这种敌人抗衡的准备,再加上当时原始母星所面对的深渊力量规模庞大,希灵人最终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他们的宇宙正在缓缓崩溃,任何舰队和火炮面对那种无以名状的敌人都是无效的。

希灵人用最后的资源和拼死争取来的时间制造了可以跨越虚空的方舟,在原始母星被深渊完全覆盖的那天,他们开始逃离自己的故乡宇宙:这是希灵文明有史以来面对深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族溃逃,而希灵使徒的诞生就是在那之后不久的事情。

“我们在与深渊作战的过程中节节败退,那是一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敌人’,无形无质,无法分析,”安瑟斯用了很长时间才把母星历史的前半段讲完,现在他终于讲到了深渊战争和希灵使徒的诞生阶段,“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某种明确的邪恶敌人,亦或者只是宇宙中不可抵挡的自然现象,我们只知道最终一切都变成了敌人:与深渊战斗越久,我们所要面对的敌对力量就越发强大,这是一场从开始就不可能获胜的战斗,最终联合政府不得不决定放弃家园,跳出宇宙。”

“这在当年一定是个很冒险的举动。”珊多拉点着头说道。

“是的,冒险,极端冒险,”安瑟斯呼了口气,“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跳出世界的技术——关于多元宇宙的精确模型,多元宇宙之间的那种难以描述的险恶环境,以及如何在世界之间进行可控航行,这些技术全都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刚刚知道自己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刚知道怎么用数学率设备来产生一个可以让自己在虚空环境中生存的秩序场,对深渊的战争就到了不得不逃亡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