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十二个明天” Welcome to the 2018 edition of Twelve Tomorrows(第2/2页)

《十二个明天》这本书的核心使命是用小说来审视只有我这样的科技记者才会关注的问题。黄士芬在《那个毁了我们的女人》中发问:大脑深度植入物会抹除我们人格中的核心部分吗?远程临场科技会像马尔卡·奥尔德在《灾难旅行》中提到的那样,满足偷窥他人隐私的欲望,还是会像阿拉斯泰尔·雷诺兹在《不一样的海》中描绘的那样,带来意料之外的新友谊?另外,激发新一波人类探索太阳系的热潮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三体》三部曲而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其《黄金原野》中提供了一个富有挑衅性的答案。

我喜欢的科幻小说除了要有追求进步的主角和大创意,还要充满希望。每个社会都需要自己的卡珊德拉(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具有预言能力),但悲观主义者不会发明疫苗或者制造登月火箭。所以在《十二个明天》这本科幻小说集中,我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反乌托邦小说的篇幅。不过在保罗·麦考利的《机器生物》中,你将会看到一个被气候变化和超越其创造者的AI撕裂的世界;在萨拉·平斯克的《逃离看护岁月》中,你能很明显地看出,无人机、游戏和物联网最终是如何囚禁而不是解放我们。在《事件中心》中,尼迪·奥科拉弗怀疑人造器官的发展会使我们丧失人性,我们对于变革的恐惧将会被操纵。不过,即使这些故事很是令人不安,大部分还是奏响了希望的和弦。

在结束这篇前言之前,我想感谢帮助《十二个明天》顺利出版的几位关键人物。第一位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05—2017年的主编贾森·庞庭,感谢他邀请我来完成这项任务。而本书的助理编辑马克·庞庭,也提供了小说编辑及硬科幻创作者方面的宝贵资源。

刘宇昆承担了双重职责,他既是《拜占庭同情》的作者,又是刘慈欣《黄金原野》英文版的译者。我的朋友米歇尔·奥希马(Michèle Oshima)、格雷厄姆·拉姆齐(Graham Ramsay)和特雷西·斯特德特(Tracy Staedter)帮我解决了在这个项目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我得到了戴维·罗特曼(David Rotman)、乔瓦纳·拉梅迪(Giovanna Lamedi)和凯蒂·麦克莱恩(Katie McLean)的宝贵帮助。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的苏珊·巴克利(Susan Buckley)、诺厄·斯普林格(Noah Springer)、杰梅·马修斯(Jermey Matthews)和埃米·布兰德(Amy Brand)一起工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讲故事是我们联结、告知和说服的最好方式。如果你懂我的意思,就会明白这些故事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真实。我希望你能像我一样,欣赏这本引人入胜、令人大开眼界的科幻小说集。

韦德·劳什

坎布里奇,马萨诸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