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战(第2/3页)

再说洪承畴和孙传庭出现在城外之后,他们只是看到之前的战事情况,心情就好了不少,他们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这些满清军队并没有像传闻中那么悍勇。

对此,洪承畴第一时间猜出了原因道:“这支满清军队看守那么多人畜,早已消磨了斗志。”

孙传庭点点头,毫不犹豫地对洪承畴说道:“时间宝贵,趁着鞑子援军到来之前,尽快救下大明百姓,夺回被劫的物资吧!”

这么多大明百姓,还有无数的物资,要是能夺回来,就是天大的一件功劳来的。

洪承畴自然也明白,两人立刻达成了一致意见。步军一到,就在骑兵地戒备之下,开始做攻城准备了。

虽然他们从陕西过来,一路上并没有携带重炮,因为不方便。可他们此战地目的,是要打下眼前的这座县城,因此在路上的时候,已经有调集几门重炮过来的。

这场战事,在明军的主动进攻下,拉开了序幕。

满清军队自然不会束手待毙,再怎么样,他们面对大明军队,那是有心理优势的。只是一开始的时候,被明军夜不收的不要命给惊到了。如今战事正式开打,他们也就开始了反击。

以满清鞑子为主的军队,在蒙古八旗的掩护下,向明军发动了反击。

杜度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这个县城被他们打下来的时候,城防被破坏的差不多。而在打下来之后,他们自然不会想着去修复城防。因此,被动防御地话,压根就经不起明军的攻击,且这也不是他们的风格。

满清军队的突击点,就是那几门推上阵前的重炮。只见他们骑军出动,就直往重炮这边而来。

明军自然也有防备,立刻有一排排的火铳手列队向前,或跪,或站,组成三段式射击阵列,面对骑马冲过来的敌人,仿佛视而不见。

在每队明军将士的边上,都有军官在大声吼着,强调着军令:“听号令,无命令射击者斩!”

这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平时做惯了的。只不过,以前的时候,是面对流贼的进攻,盔甲不齐,散乱阵型等等,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就会小一些。

可如今当面之敌,乃是鞑子强敌。高头大马上,鞑子凶狠的表情,精良的盔甲武器,精湛的骑术,迎面就能感受到凌厉的气势,这让秦兵的心理压力加大了很多。

“没有号令不得射击,违令者斩!”军官还在歇斯底里地大吼,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这样,声音就会被隆隆地马蹄声给淹没。

在火铳手的背后,还站着一队队的弓箭手,他们承受的压力倒是小了一些,只是把箭搭在弓弦上,斜向下握在手中并没有去拉弓弦。

在弓箭手的背后,则站着握紧了长长地长枪的大明军卒,他们同样紧盯着敌人,不过却不需要动。

前面的远程兵种一旦快要被敌人近身,就会快速从他们身边穿到后方去。而他们就要结成严密的阵型,用他们的生命去捍卫防线。

在他们的对面,三四千鞑子,紧贴在马背上,催马急行,速度越来越快。隆隆地马蹄声,也变得越来越急促。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势,也是一往无前。就仿佛在他们的前面,不管是刀山还是火海,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这一刻,战场上似乎就只有如雷的马蹄声了。城上城下,明军满清,不管是谁,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两军阵前。

或者感觉到即将到来的厮杀声,贺人龙胯下的战马,有点躁动地打着响鼻,前蹄不时抬起,重重地踩在地上,似乎在回应不远处地马蹄声。

贺人龙手握缰绳,强制按着战马不动,转头看向帅旗所在,眼神中带着一丝狂热,在期待着什么。

另外一个方向,一杆“曹”字大旗下,曹变蛟同样安抚着战马,眼睛就盯着帅旗所在,不时也看向战场方向,迫不及待的神情,在他脸上表露无遗。

城头上,鞑子头目杜度同样在关注着战场。当他看到己方的骑军越冲越近,可对面的明军火铳手和弓箭手,全都按兵不动时,脸上的神情就难看了很多。

以前在辽东征战的时候,和明军对阵,一般来说,只要大清骑军用这种气势冲锋的时候,对面的明军往往在距离很远地时候就会开枪了。

而在这种一触即发的战场上,只要有一个人开了枪,其他明军也会跟着开枪。一旦远距离开枪了,那对大清骑军造成的伤害就会很小。一鼓作气冲了上去,当能一举击溃明军。

可是,如今这个计划似乎不能实现。再往前冲的话,就真得要面临明军火枪手和弓箭手的双重打击,而后一头撞上密密麻麻地长枪阵上。如此一来,大清军队的损失绝对会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