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助纣为虐,罪该万死(第2/3页)

崇祯皇帝等他们见礼完毕之后,分左右站好。只再稍微等下,曹化淳和李若琏也一起赶到了。看到这个场面,同样吃惊。不过李若琏这边,因为刚刚他已经知道,宣大总督被关入诏狱,因此知道有大事,就稍微好一点。不过此时,不管知道多少,都严肃地见礼站好。

大堂内,气氛无形中有点严肃和紧张。人数虽多,却连呼吸声都听不到。

崇祯皇帝见人已经到齐,扫视着底下,严肃地说道:“诸卿可知,建虏为何会崛起辽东?为何我大明屡战屡败?为何建虏以区区辽东一个苦寒之地,却能耗得我大明连年加饷,打得我大明毫无招架之力,让这些建虏能在关内肆虐?”

听到皇帝一句又一句地质疑,在场的这些人,包括文官、宦官又或者这些带兵的总兵,当然也能回答一部分。比如军队训练不足,比如军饷不足等等,可有些问题,他们却是回答不出来,也是有疑惑的。

就如同所有大明的百姓、官员一般,一开始谁会把酷寒之地的蛮族当回事,无非就和其他蛮子一样,在边陲折腾折腾,真要朝廷用心,还不是分分钟能灭了这些蛮子。

然而,辽东建虏却是越打越强,越打越厉害,如今更是强大到经常入关劫掠,而明军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得不说,辽东建虏和别地蛮子实在不一样,让他们疑惑,震惊。

崇祯皇帝知道他们不可能回答自己的所有问题,因此也不用他们回答,就立刻说道:“是因为我大明有人通虏,贩卖违禁物资去辽东,而且不止一星半点,而是让你难以想象地多,且他们还给建虏带去我大明军队的消息,官场消息,驻防情况……”

听到这话,除了事先已经知道消息的贴身内侍之外,其他人都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们再怎么想,也没想到皇帝竟然说出了这么让人意外的消息。

曹化淳更是想起了崇祯皇帝以前就有过这种怀疑,还曾让他查过,在朝堂上也提出来过。但群臣反对有奸细的说法,后来这事就淡了。没想到皇上这时确实斩钉截铁地说出来,应该是有确凿证据了。

这么想着,他立刻偷瞄了下锦衣卫指挥使,心中不由得郁闷,这么大的功劳,竟然被锦衣卫给办成了?

曹化淳自然不知道,李若琏此时在心中却也有类似的想法,以为是东厂查获了消息。

在他们想着的时候,崇祯皇帝又在继续说道:“朕之前一直在说的谋逆,就是指这些人!这些寄居在大明体内地蛀虫,为了一己之私,一直在资敌,壮大敌人,多少将士因此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战场上,多少百姓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到死都不知道,害他们的人中,有这样一群蛀虫地存在。辽东大地上,多少汉人百姓因此长眠底下。远得不说,就这次建虏入关,上百万的百姓受到迫害?”

“如果不是他们,朝廷也不至于窘迫于此;如果不是他们,大明不至于让那么多百姓没有了活路,也不至于没有能力,让流贼肆虐中原,让整个大明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个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知道。如果不是满清皇帝入关之后,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封了八大皇商,搞不好还真是钱被他们赚了,名声也没有坏,那就真是太便宜他们了!

至少在后世,他们是被订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当然了,在这个位面,就不止如此便宜了。

听着皇帝的话,孙传庭略微皱了眉头。那些被抓的粮商,竟然有这么高的手段?皇上,是不是夸张了点?

这个想法,可不止他一个人,其他两人也有,甚至在场的这些人都有。不过皇帝正在说话,也没人敢打断,都只是默默地听着。

不过还是孙传庭的性子直了点,听到皇帝说话的间隙,就见他向皇帝一礼道:“陛下,就那些粮商,何来如此之大地能耐?这些事情一旦传出去,朝中怕是无人会信!”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看着他,当即摇头道:“孙卿错了,京师所抓这些粮商,乃是极小部分而已。他们的背后,都是晋商,而和晋商勾结在一起的,还有朝中重臣。如此,可有能耐做这等事情?”

听到这话,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晋商?还有朝中重臣?这一个个消息对他们来说,都可以说是非常让他们震惊的消息了。

不过相对来说,卢象升的震惊相对要小一点。因为他当过宣大总督,那些晋商就曾想来贿赂过他,不过他自然拒绝了。等到他实施因粮之策之后,双方的关系更是进一步恶化。

对于那些晋商的富有,他是大概有数的。而皇上那么说了之后,他又马上想起山西的地理位置,确实非常容易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