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都察院改制(第3/4页)

于是,就有臣子问了,这个重建都察院是怎么个建法,严肃监察机制是怎么个严肃法?

对此,崇祯皇帝早就等着,便马上对他们说道:“朕欲扩建都察院,不止在京师和应天府有,其他各省也都要有,至少要到府一级。地方都察院的职责,就是监察地方官员,严肃律法,还地方官场一个干净。而不是临时派出巡按巡视地方而已!”

这是给都察院加权力,对于被监察的官员来说,自然是不乐意的。可此时,刚刚例举了地方官员的贪腐,谁要是反对的话,岂不是有那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于是,一时之间,没有官员对此吭声,以沉默应对。

可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啊,他要是不出声,以后非被御史言官骂死。再说了,他也是乐意都察院的权力加大,因此,便立刻出列奏道:“陛下此法甚妙,微臣附议!”

仅剩下的都察院几个,也都跟着出列附和。虽然声势小了点。可毕竟有人接二连三地附和了。崇祯皇帝对此点点头,看向其他官员道:“诸卿以为如何?或者有更好的监察之法教朕?”

听到这话,文武官员还没有说法,东厂提督曹化淳却出列奏道:“陛下,由厂卫监察地方也是可以。”

厂卫比起都察院,那权力就要大多了。执法也暴力多了,只要是文官可选,自然不可能选择厂卫来监察。

因此,一听曹化淳的话之后,其他文官不得不出来,赞同建立地方都察院的措施。

“好,既是如此,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回头钟卿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崇祯皇帝看向左都御史,吩咐他道。

钟炌一听,连忙领旨道:“微臣遵旨!”

还真是祸福难料啊,这转眼间,留下来的御史言官,必定是升官了,权力也会大很多。

可就在这时,首辅薛国观却忽然奏道:“陛下,都察院下放到地方,微臣以为,不可再风闻奏事。一则地方远的,来不及上达天听,陛下裁决,也不甚方便;二则如果只是谣言之类,查无实据,则对地方影响甚大,对地方之安稳不利!”

一听这话,那些文官就又惊讶了。这个薛蛮子,今天说话可以啊!

于是,立刻有很多官员出列,跟着附和薛国观的观点。哪怕钟炌提出风闻奏事之权乃是太祖钦定,可也被人怼了回去。这不是,你都察院都改制了,还想用老一套,没门!

看着底下臣子在争论,崇祯皇帝当即拍板决定道:“风闻奏事之权,确实不符今后大明官场,就取消了吧。不过朕给都察院增派人手,使地方都察院有侦缉之能。另外,允许百姓实名举报。可好?”

钟炌一听,你们阴我都察院权限,得,皇上现在又有补偿,他不等群臣说话,抢先奏道:“陛下明鉴,微臣以为可行,当能整肃地方官场!”

不少官员一听,还让民告官?这怎么可以?

以前的时候,当然也可能有民告官的事情,可是,那都只能向上一级官员告状,一般来说,这种事情都好处理。可如今却是专门向管着官的衙门告状,那可是专业的,人家就是以此为生,那还不是逮着查问题了?

这种事情,自然很多人不乐意。于是,薛国观又开始抢戏了,抢先一步奏道:“陛下,地方都察院如此之大的权力,何人可制?如若肆意胡为,对地方官场的影响甚大,如何是好?”

他说得这话,便再次引来了其他官员的拥护。一个个质疑都察院,甚至有人喊着民告官这个,不太妥当。

对此,崇祯皇帝严肃了脸说道:“以前太祖时候,也是民可告官,此乃祖制,朕以为可也!至于地方都察院权力过大之事,倒也不是大事,不是还有朕的厂卫么?以后,朕会多派他们去地方侦缉民情的。如若地方都察院滥用权力,朕也能知道。”

“另外,地方都察院只具备监察之权。七品以下的审判,由省一级三司会审,省都察院陪审,必要时候,厂卫也会到场旁听。至于七品以上,则押送到京,由京师三法司会审。如此,也可防地方都察院权力过大。”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忽然提高了一点声音道:“从眼下开始,所有官员贪腐之事,全都如此来办,可否?”

之前这些官员都还在想着皇帝说得这一系列事情,不过一听这话,都是一愣。那皇帝的意思是,如今抓了的贪腐官员,也这么处理?不按谋逆来了?那也就是说,皇帝不会乱扣谋逆的帽子,大家也可以放心了?

他们这么想着时,又是薛国观出列奏道:“陛下,那如今已经被抓的那些贪腐官员,是否也按此法执行?”

听到薛国观问出了他们心中的问题,顿时,一个个都非常关注,注视着崇祯皇帝,看他怎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