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杀(第2/3页)

李定国抬头看向那血流满地的地方,眼中无动于衷。事实上,像这种场景,甚至比起这个,还要惨的,他都已经看过不少了。此时的他,只是在心中想着,来世,好好做人吧!

而后,他又抬头看向城头上的那个身影,对当今皇上又多了一份认识:皇上,不但仁慈,同时也很铁血!

有他这个想法的人,在剩下的流贼和明军将士中,占绝大部分。

不过他们却也认得清:皇上仁慈,是对百姓仁慈!皇上铁血,是对那些教而不改,大奸大恶之辈!

这样的皇上,才是真正的圣明!

半个时辰之后,将近一万人的积年老贼,全都倒在血泊中,并且有官军检查过,就算还有一口气的,也会补刀了事。而后,曹变蛟、贺人龙、周遇吉三人便上了城头缴旨。

这个时候,南阳城头城下,又再次变得非常安静,除了战马的声音之外,只剩下锦旗咧咧作响而已!甚至连南阳城内,可能也受到了之前那些声音的影响,也变得非常安静起来。

崇祯皇帝扫视着底下所有人,看他们的神情,便知道自己这么做的用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说起来,对于这些积年老贼,其实没有人不痛恨的。至少那将近十万队列中的人,都很痛恨这些流贼中的老贼。就是这些人,才让他们落到如今这个下场。如果不是皇上来了,很可能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为了路边枯骨。

城头上,崇祯皇帝就仿佛没有看到底下的那些尸体,只是大声开口说道:“朕的心愿,是所有朕的子民都能安居乐业!为此,朕在努力,希望早日达成这个目标。”

说完之后,他便摆驾回南阳城内去了。至于外面的这些事情,则有五省总督陈奇瑜进行收尾。

登记所有活着的流贼信息,给那些能回家的人发放大明皇帝银行的银票,给那些去辽东打建虏的人登记造册,是要花费很多精力的。

当然了,崇祯皇帝不是当了撒手掌柜,而是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

到如今为止,大明国内的流贼之乱,算是暂时平息了。至于是否能去掉“暂时”这两个字,还要看后续的赈灾情况。如果没有粮食,受灾百姓活不下去的话,就算已经没有了李自成、张献忠的,也肯定还会冒出张自成、李献忠之类的人物。

而赈灾这个事情,可能是还要持续数年。

这个事情,比起打败流贼,那是要难得多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税制革新,发展生产,整顿吏治等等,很多事情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当然了,就算再困难,既然要中兴大明,那就必须要去做!

比较幸运的是,到如今这个时候,特别是这次御驾出征以来,有些条件已经成熟,该强硬的时候就强硬起来,应该也没什么了!

抛开这个还比较远的问题,崇祯皇帝不由得心思又集中到了滇南那边的土司叛乱,也就是史称的沙普之乱。

从崇祯四年开始,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开始造反,如今已经到了崇祯十二年了,可这次的叛乱,虽然普名声已死,可他婆娘万氏还在继续造反,并有联合其他土司一起反叛的苗头。

相对辽东的建虏叛乱,以及流贼之乱来说,这滇南的土司叛乱,影响的范围要小多了。可是,终归一直没有镇压下去,一直在造反,对于大明的稳定,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云南是由黔国公沐天波负责的,不过他才刚二十多头,又没有他祖宗沐英的能力,一直无法平定土司之乱,甚至都没法震慑其他土司。可以说,云南的局势,并不乐观。

这一次御驾出征,算是机会难得。要是有可能的话,真不如继续南下平叛,把那造反土司都给灭了!崇祯皇帝心中这么想着,却又叹了口气: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是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啊!

南阳府离云南那边湖北、贵州两省。要以这个时代的交通,前往云南南部镇压的话,还不知道路上要花多少时间。

如果只是花点时间的话,其实也没什么!

可是,大军行进,那是要耗钱粮的,而且还不是小数目。就目前朝廷的财政能力,从晋商那抄来的钱,要花得地方多了去,必须省着花才行。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所领的军队主力,不管是三大营,还是秦兵,都是北方的军队,如果一路南下云南平叛的话,这气候能否适应?搞不好,非战斗减员就能让自己承受不起!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便叹了口气:大明帝国,确实是有点大啊!当然,想做到日不落,还是要继续努力才行。

这第一次离京,出来久了也不好,要是南下的话,至少过年肯定是要在外面过了。而如今大明的最主要敌人,其实还是辽东的建虏。自己作为大明皇帝,离开太久的话,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