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到此一游(第2/3页)

但是,所有的这些手段,如今却是都没有用的。

首先,如今的东江镇,是明国的保定总督卢象升亲领。由他坐镇,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计策,基本上就不会有用。

其次,从明国皇帝能调南方的水师前来助阵,就能看出来明国皇帝对卢象升这边的支持和信任有多大。因此,离间挑拨之计也不会有用。

他正在想着,忽然就听到多尔衮带着怒意向皇太极奏道:“陛下,全是朝鲜人的缘故,才会让大清如此被动。不战而逃,把战船都丢给了明国水师,按那尚可喜所言,基本可以肯定是朝鲜人故意这么做的!”

说到这里时,他的嗓门又大了一分,用更为生气的语气奏道:“陛下,朝鲜君臣平时对我大清就是阳奉阴违,就只是一条,不用我大清年号,而是在继续用明国年号,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次的海战,那水师统领朴镇宇绝对没有胆子,敢私自这么做。搞不好,在他背后还有人,是受人指使而为!”

皇太极没有马上说话,只是皱着眉头听着。

“因此,臣弟建议,我大清当再派兵入朝,严加督促朝鲜国主。另外,直接接管朝鲜造船厂,由大清来掌管,重新打造水师。”多尔衮说到这里,郑重地说道,“只有大清有水师,就算打不过明军,也能让明军在海上有所顾忌,不敢恣意妄为!”

皇太极一直没有反应,直到多尔衮说直接接管朝鲜造船厂,才见他眉毛动了动。刚才的时候,他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让朝鲜付出代价的。多尔衮这么一提议,让他就多了一个理由。

因此,在多尔衮说完之后,皇太极便点点头,认可了他的提议。

让其他人想不到的是,范文程这时候又向皇太极奏道:“陛下,明国突然渡海占据旅顺,其目的,不外乎让我大清两面受敌。在我大清未重新握有水师之前,奴才以为,不如学先汗一般,沿海撤兵撤人,用无人区隔离。如此一来,旅顺明军想要打击我大清城镇,必然要深入辽东腹地,至少也要离开海岸好些天的路程。如此一来,我大清可在各重要地方布置重兵,一旦闻警,便立刻派出骑兵。如此一来,十之八九能在明军逃回船上之前,就截住他们,消灭他们!”

“不错,不错!”皇太极一听,不由得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轻松,点点头道:“虽然这样做,大清也是有不少的损失,可这么做,也是如今对付明军的唯一办法了。只要多消灭几次敢上岸的明军,那明军就必然不敢再登岸了。而给了大清时间,那等朝鲜那边重新打造出船之后,再一个岛一个岛的清剿明军!”

崇政殿内其他人听了,便一起附和,称赞皇帝圣明!

皇太极也就轻松了一会,很快,他的脸色又阴沉了下来,接着说道:“明国想让我大清两面作战,这是休想。这一次,祖大寿竟然敢配合旅顺明军行动,还真是对大清两面夹击。朕要不给点颜色瞧瞧,将来还会得寸进尺。这一次,就要打得宁锦这边的明军,就一直乖乖地待在宁锦,再不敢出他们的乌龟壳!”

众人一听,有点吃惊。因为之前的时候,皇太极已经派出了济尔哈朗领军前去教训祖大寿了。可是,此时听皇太极的意思,好像光是教训祖大寿,还远远不够。而是要宁锦的明军,再也不敢出城。

他们正这么想着,就听皇太极点了多尔衮的名,给他下旨道:“你领镶白旗本部人马,立刻赶去助阵。趁着祖家在塔山,朕要灭了祖家!”

一直以来,他对祖家军是拉拢为主。这么多年下来,其实他也看清了,祖大寿更愿意夹在大清和明国之间,作为单独实力的存在。当然了,同时他也两面下注,不管是大清这边,还是明国那边,都有祖家的人。

对于这种情况,要是换了以前的皇太极,他会加大拉拢力度,期待有一天,祖家军能归顺大清。

可是,如今大清即将陷入困境之中,日子将会比较难过。那养不熟的白眼狼祖大寿,就算还想骑墙,也肯定会要大清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搞不好看着大清有困境了,就落井下石。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这么想着,就如同他所说的,这一次,就是要拿祖家军立威,灭了祖家!

多尔衮听了,立刻领旨出征。

对于这个事情,祖大寿还一无所知,此时的他,已经带着手下三千人马,出了塔山,往海州而去。

当然了,他知道建虏不好惹,因此,夜不收派出很远,宁肯慢一点,也要让夜不收探清前路安全之后再出发。

从塔山前往海州,路程并不近。总得来说,祖大寿算是有点冒险了。

不过,原先从塔山到海州的路上,还有很多卫所以及边堡。可是,随着建虏崛起之后,战火纷飞之下,这些地方的明军和百姓,不是被建虏所屠,就是逃到了宁锦到山海关一线。因此,这一路之上,多是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