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自己打自己脸了(第2/3页)

虽然有这风险,可相对于收益来说,还是值得把他放回去的。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多尔衮被带了下去,当然不是现在就放走,而是要有适当时机。

等多尔衮被带出中军帐之后,崇祯皇帝转头看了伍忠一眼,心中很是满意。

伍忠的身份,他是故意暴露的,因为建虏都没有了水师,传递消息回辽东也不方便。如今大明一切都走上正轨,对付建虏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吃力,就没必要去想方设法地再用伍忠的身份去忽悠了。

这么做,也算是给伍忠正名,为他在辽东的潜伏经历盖棺定论,是立下了大功的。

另外还有一点,在多尔衮面前暴露伍忠的身份,加上崇祯皇帝刚才所说得那些话,就有另外一个用意:就是让建虏开始怀疑那些投降他们的汉奸有问题,会不会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其他各族,是否也有这个问题?

只要建虏有了怀疑,那必定心生间隙。一旦人心散了,那队伍就不好带了。如此一来,不用通过打仗,就能进一步削弱建虏的实力了。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看着底下众人,开口吩咐他们道:“今日中军帐内有关伍卿的事情,诸卿知道就好,不要往外传。”

底下的这些总兵和监军听了,立刻明白皇帝是指伍忠把德王妃给睡了的事情。

这种事情,就算大家都知道,也理解伍忠是中了建虏的奸计,可要是广而告之,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影响也不好。

因此,所有人都立刻领旨,表示不敢多言。

虽然如此,这个事情肯定还是会传出去,只要不是刻意摆到台面上,搞得满城风雨,那就不会有什么影响,最多是让德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顺口这么交代了一句之后,崇祯皇帝便言归正传,开始说朝鲜战局那边的事情了。

只听他对底下众人说道:“塔山之战已经结束,原本朕答应过你们,是要班师回京的。但是如今,事情很顺利,为了策应朝鲜战事,朕决定,营造出攻打辽东之势,围魏救赵,让建虏主力不敢再去朝鲜。”

说到这里,他看到好几个人脸色似乎是想劝自己,便伸手一摆,阻止他们说话,而后断然说道:“你们放心,朕可不会得意忘形。没有把握的事情,朕是不会做的。刚才朕已经说了,是营造出光复辽东之态势,并不是真得要光复辽东。朕有的是时间,多磨一磨建虏,把建虏的利爪,尖牙都磨掉了,再收拾建虏,光复辽东也不迟!”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底下众人都是明显松口气。他们最怕这一仗打得太轻松,皇上骄傲了,头脑一热,就想着要直接收复辽东。那样一来,就真得危险了!

于是,他们一起抱拳回应道:“谨遵陛下旨意!”

接下来的军议,又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散会。

这个时候,整个塔山,可以说是欢乐的海洋,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人群,真得比过年还要喜庆。

不但是明军将士,就是从锦州征调过来的民夫,那也是高兴地很。没想到才到一天,工事都不用修了,因为建虏已经被消灭了。

对于这些民夫来说,他们是锦州或者附近的百姓,长年累月,都被建虏的威名所吓。说句实话,他们出发的时候,哪怕知道是御驾亲征,可心中还是一点底都没有的。也不知道这一次随军出来,还有没有命活着回去。

因此,这个时候,现实和预想得巨大反差,让这些民夫比起明军将士,甚至都要再高兴一分。

“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把钱都分了。这下好了,回去要把钱从我那几个兄弟手中再收回来,估计难了!”

“你这算啥,我出门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回不去了,把媳妇和儿子都托付给了隔壁老王帮着照顾了!”

“……”

“没事,没事,我们很快就能回家了,你老婆孩子不都还在,你的钱拿不回来也没事,这一次,听说皇上会有赏赐的!”

“真得么?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皇上的赏赐,什么时候会有消息?”

“你们不知道?大帅们刚从皇上那边回来,我隔壁邻居的小舅子他二姥爷的儿子,就给曹大帅当亲卫,亲口跟我说的,名单都报上去,只要这次随驾出征的,全都有赏!”

“赏什么知道么?”

“是啊,快点透露透露,这一次随驾出征,还真是值了!”

“听说啊,这一次,所有人都是赏赐粮田,当兵的多一些,再按军功另外奖励;我们这些民夫,就只有基础的粮田奖励而已。”

“什么?这是真得么?我们终于要有自己的田了?”

“我觉得应该是真的,辽东这边,不知道有多少粮田,因为建虏肆虐,都已经荒废了。如今皇上英明神武,肯定能光复辽东。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粮田可以赏赐,这个真是最实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