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李存勖第二(第2/3页)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曾有不少。比如说后唐皇帝李存勖,领军打仗,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结果到了后来,却是众亲叛离,身死国灭的下场。该不会,当今皇上又是第二个李存勖吧?

这么想着,这些臣子就真急了,便开始找各种机会向崇祯皇帝劝谏了起来。

“陛下,兵贵神速,如此缓慢集结,消息必然泄露,与大军出战不利啊!”

“陛下,虽然如此部署,不怕建虏偷袭关内。可是,大军出征草原就失去了突然性,建虏有了防备,如果避而不战,大军如何应对,粮草物资总有耗完的一天,又该如何是好?”

“臣恳请皇上三思,如今出关进攻归化城,已经毫无胜算,还请陛下取消此次战事。”

“……”

对于这些劝谏,崇祯皇帝都显得漫不经心,似乎就不想理睬,实在被劝烦了,就随意应付了事。

“朕打仗还用卿等来教?放心吧,朕自有妙计平建虏!”

“兵贵神速什么的,只是兵家说说而已,不能一概信之。朕反其道而行之,结果肯定出乎建虏意料之外,这就是朕的战法,妙不妙?”

“朕自领兵打仗以来,何曾有过败仗,难道你等对朕领军打仗,就如此没有信心么?”

“够了,不用多说了,一切朕自心里有数!”

“……”

崇祯皇帝对于臣子的劝谏,那是越来越不耐烦,甚至还有发怒的倾向,让不少文官武将都有点失望。

不过听皇帝说得如此自信,他们也只能再看看。结果倒好,崇祯皇帝干脆躲起来不见他们了,于军事策略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这么一来,不少人对崇祯皇帝的表现,就又变得忧心忡忡,感觉皇上的这一次御驾亲征要出事!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将军难免阵上亡?或者是人要聪明久了,就会盲目自信?就如同诸葛亮一般,就有街亭之败?

在他们担心的同时,明军这边的消息,也通过建虏细作和探马,传到了归化城这边。

阿济格闻之,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明国狗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你还真把他当英明神武的皇帝,真是笑话!”

他这话,是对英俄尔岱说得。

英俄尔岱却是听得有点狐疑,感觉这一次明国皇帝的表现,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明国皇帝表现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不管阿济格的嘲笑,转身看向济尔哈朗,严肃地说道:“殿下,该不会明国皇帝在耍什么阴谋诡计吧?”

说完之后,他想起阿济格的嘲笑,就又马上解释道:“不说明国皇帝一战而灭河套土默特部,光是他一战而灭睿亲王一万多人马,这绝对不是靠运气能行的。而且末将亲眼见过他,绝对是非常睿智的皇帝,那洞悉人心的眼神,末将如今都记忆犹新。这明国皇帝,绝非庸人!”

“哈哈,是不是被明国俘虏了一次,你就吓破胆了?”阿济格听到,肆无忌惮地嘲笑道,“别扯以前那些没用的,你来说说,明国皇帝在这草原上能出什么幺蛾子?领大军攻来的时候,茫茫草原,一眼就能看穿他想要怎么做,还如何灭得了我们?”

虽然阿济格说得没错,不过济尔哈朗生性谨慎,心中却还是有点担心的,一如英俄尔岱所说。在沉吟片刻之后,他便严肃地说道:“令探马和其他在关内的细作,不得懈怠,盯着明国皇帝的动静,一有异动,立刻禀告!”

“遵命,殿下!”英俄尔岱听了,心想皇上英明,确实该有郑亲王领军才好。要不然,阿济格来领军的话,就他被明国皇帝表象欺骗,肯定会连累大军的。

边上的阿济格,果然对此不以为然。不过济尔哈朗是主帅,他发下这个军令,阿济格也无所谓。就见他的表现轻松了不少,就差直接说出来了。

济尔哈朗却还是皱着眉头,他有点看不懂明国皇帝的做法,按理来说,是绝对不该如此的。搞不好,还真是要出什么幺蛾子。因此,他在吩咐加紧打探明军动向之外,又传下新的军令。

第一,归化城这边要加快动作,做好能随时撤离的准备。所有的物资粮草什么的,能带走的一律带走,决不能给明军留下一星半点。用坚壁清野之策,让明军在草原上得不到一点补给。

第二,急令蒙古各族,还没有抽调精锐到达归化城的,再催,限定期限前未到的,按不遵大清号令,意图造反论,灭族杀无赦。

济尔哈朗相信,只要自己这边做好准备,随时能开战。这样一来,有草原的缓冲,就是明国皇帝有再多的幺蛾子,相信也不可能会得逞。

于是,他的军令,立刻用最严厉的方式开始执行。

归化城这边,动静就大了。粮草物资之类的,全都装上车子,随时能走。牛马羊之类的,也转移到青山脚下,也能随时远离归化城。还有归化城外的那些农田之类,都不再进行照料,并且做好了随时毁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