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前沿(第2/4页)

他说道:“郑亲王亲历战阵,躬冒矢石,决策于万众之中,此番布置,肩弘钜而不乱,朕很满意。”

他说道:“各大臣也说说吧,明军到后,如何迎战。”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对济尔哈朗的话却不以为然,他说道:“南蛮子确实比以前厉害不少,不过又如何,在我大清铁骑下,他们十万,二十万,也是大败而归的结果。明军到后,到时结阵打就是,郑亲王说的话,未免太丧气了一些。”

豪格本来就善战,广有战功,因功勋卓著不断进封,又长期受到皇太极的宠待,势力相当强大。他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近几年多尔衮被皇太极连连打压,气势矮了不少。

此起彼落下,他更为势大,在八旗王公大臣中享有颇高的威望,更得以统摄户部。

豪格素来轻视明军,崇祯十二年时也未受什么打击,虽心下承认明军今时不同往日,不过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还是下意识开口反驳。

看他傲慢的样子,济尔哈朗只是笑笑,不与豪格争辩。

济尔哈朗没有开口,皇太极却脸色一沉,喝斥道:“郑亲王尽心为国,所说言语,都是为我大清着想。肃亲王怎可如此无礼,还不快快向郑亲王赔礼道歉?”

豪格说道:“是,皇上。”

向济尔哈朗赔了礼,不过面上还是满不在乎的神情。

皇太极对长子豪格相当宠溺,他登位后连连整死兄长阿敏与莽古尔泰,又不断给各旗旗主小鞋穿,一切都是为了豪格。此时看到豪格神情,皱了皱眉,还是略过不表,不再提他对济尔哈朗无礼之事。

武英郡王阿济格,也对豪格言语表示支持,他同样对明军轻蔑,现又与豪格交好——在皇太极授意下,豪格不断拉拢多尔衮的大哥阿济格。

阿济格这人脾气粗暴,打仗厉害,对权术却一窍不通,他一直对弟弟多尔衮取代自己为正白旗旗主不满,豪格不断示好下,他立时投靠了过去,豪格说的言语同样合自己胃口,所以他立时站到豪格这一边。

皇太极看着这两个粗线条之辈,只有叹气,今时不同往日啊,他们若还如此,清国精锐,将在锦州城下毁于一旦。

阿济格不要紧,自己的儿子豪格,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自己的苦心,未来是否会成为一场空?

好在大臣英额尔岱这时出列道:“奴才认为郑亲王说得有理,锦州之战,需得谨慎。明兵甚多甚锐,不可速战,否则万一有失,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为,可环松山而战,步步依山险防御,消耗明军锐气,待其食尽,当可挫其锋锐,在事有功。”

皇太极点头,英俄尔岱向来受他器重,本身也很有才能,特别长于理财和外交,几次出使朝鲜,都获得圆满结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全力对付大明。

此次朝鲜国出兵一万,供应大量的粮秣,也是英俄尔岱努力结果。

因为英俄尔岱的才华,所以皇太极特令英俄尔岱为户部承政,担任次战大军的钱粮总理重任,此时他说的话,也暗合自己稳重之议,他赞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职事,真是老成历练,当为众卿之表率。”

随后皇太极目光望向正红旗主代善,这个老不死的一直沉默,对代善,皇太极心下是忌惮的。

这个老不死的虽退居幕后多年,然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庞杂无比,本身也有大贝勒之称。

崇德元年,迫于他的威望,自己不得不封其为和硕兄礼亲王,虽多次打压,代善也表示恭顺老实,自居臣僚。不过内心深处,皇太极一直对其放心不下。

他虽然越来越老态龙钟,不过就是一直不死,皇太极内心的戒备,也一直不去,此时他淡淡道:“和硕兄礼亲王也说说,明军到后,这仗要怎么打。”

代善咳嗽一声,温言说道:“郑亲王军略布置没有问题,我八旗大军一居乳峰山,一居黄土岭,一居毛家沟,就象几把大钳子,狠狠夹住明军前往锦州的道路,阻止他们救援。”

“各山壕沟石墙颇多,依着险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军战力锐气。又有白庙堡大军,将来待明军气丧,就可以渡过女儿何,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我八旗军长于野战,到时明军气丧会战,就能一鼓而胜,奠定皇上万世不表的基业。”

皇太极点头,不置可否,最后用复杂的眼神看向多尔衮。

这个原来的睿亲王,经自己几次打压,将其由亲王降为郡王,又寻到他弟弟多铎的错,将其由豫亲王降为贝勒,目前看来,他们老实不少,也屡次上奏提出自己的作战设想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