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〇章 朝会三事(第2/4页)

此时读书人吃饭讲究个事不言,寝不语,张湋吃面时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唐成把玩着手中的茶盏分析着刚才的这些信息,比之刚来长安时听到的那些,韦后的步子明显是越迈越大了。

借着前废太子宫变之事出现的高层空缺,韦后接连将自己的族人韦温、韦安石、韦巨源及从武三思处接收过来的亲信宗楚客都塞进了政事堂,以至于如今的政事堂中位列宰相的多达七八人,政事堂已是如此,那其他安置到皇城各部寺监的族人更不用提了。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完成内政的布置后,韦后随即的大动作就是一个多月前的撤换羽林大将,羽林两卫四军的将领在一夜之间悉数尽被撤换。

一内政,一兵事两边布置,但这相对于整个天下而言,毕竟还都算仅发生在长安的内事,但在这两件事布置完毕后,趁着这次新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会,韦后正式开始了向外拓展的步伐。原本仅在长安皇宫内传播的皇后祥瑞遍传天下,此时的民间百姓们原本就对这些歌谣符语五彩祥云之类的事情没什么免疫力,再加上又是以朝廷的正规渠道传播的,这就为此更添了一份官方色彩的可信度,老百姓就是想不信都不行了。与此同时皇后加天后尊号的诏书再一颁行天下……这不一个活脱脱的唐朝版造神运动嘛!

以前看历史书中对韦后的评价都不高,有的恨不得把她写成个蠢蛋,但亲自穿越来唐目睹她这一着连着一着,先朝堂再羽林,先内后外的一环连着一环的布置后,唐成对后世史书中的说法真是嗤之以鼻了,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一步,蠢蛋能干的出来?

现今就看南郊祭天大典了,看韦后的布置,只要参加完这次大典,她头顶上“天命神授”的光环就算在天下臣民面前稳稳当当的套上了,这也意味着她所有的前期布置都已完成,此后什么时候发动……

靠,早知道会穿越这么一回,后世里就是学历史再不好找工作,上大学的时候也非报这个系不可了!

眼见着张湋的一碗汤面吃完,唐成问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今天朝会上南郊祭天大典的时间定了吗?”

放下碗的张湋正要回答,书房外又传来了脚步声,随即下人来报,言说三殿下到了。

“东波,我听王毛仲说你出了朱雀门后往西走了,就知你定是到了明之这儿,果不其然哪。”李隆基含笑向张湋说完后,扭过头来道:“无缺也在这儿,这倒是赶的巧。”

唐成闻言一笑,张湋答话道:“散朝之后属下见殿下同相王府其他几位殿下结伴而行,知是有事,遂就先走了。”

“每年一次去给诸位叔父及姑姑们走礼,这事儿有大哥在就行,本王去不去也无碍什么,是以跑了两家后就先溜了。”言至此处,李隆基朗朗一笑的摆手道:“走,屋里说话。”

因刚才的说及的内容太揪心,唐成三人间的气氛有些沉闷,一身英气的李隆基一来,朗朗一笑之间倒把书房中原本的沉闷气息冲淡了不少。

自从见面这么长时间以来,唐成见到的李隆基是一个很四海的少壮,每一次见面都能感觉到他的爽朗与真诚,由此唐成又总结出了他的另一个优点,即拥有极强的亲和力。

李隆基是唐成押上全部身家的投资对象,所以每一次只要有机会见面,唐成总是抓紧机会观察并进行分析,有大志,敢于出头任事,能虚心纳言,再加上极强的亲和力,虽然眼前朝局大势不好,但唐成却通过对李隆基的观察补充了更多的信心。

经过前朝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大肆杀戮后,方今老一辈存留下来的不多,且还多是如相王一群安闲保身之辈,唯一一个杰出的太平公主还是个女身。老一辈没指靠了,年轻一辈则多是被幼年目睹的宗族杀伐给吓住了,个个年纪轻轻想的也是如何全身避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皇室两代的男人里面,李隆基确乎是鹤立鸡群式的人物,投资在这个人身上,值了。

唐成想着这些的时候,张亮轻声问道:“殿下来找属下可是有什么事情?”

“本王于近日想安排几场马毬赛,名单嘛自会与东波及幽求等人商议,至于这场地之事就劳明之受累了。”

“马毬赛。”听到这个名目,唐成随即反应过来李隆基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时打马毬因为天子的喜好与提倡实已成了风靡天下的运动,就连唐成自己在山南上学的时候都跟着练习过。山南已是如此,长安的兴盛就更不待言了。

大正月里以李隆基的身份若是四处拜会人倒实在不方便,而通过这样的马毬赛与目标交往就正常的多了,在去岁大唐与吐蕃的马毬赛中,大唐以四对十完胜对手,李隆基就是出战的四人之一,他爱打马毬已是京中尽人皆知,别人再说不出个什么来。便是传到韦后耳中,这对李隆基来说也是最好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