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一个变成现实的梦(第2/3页)

一起走道儿多些之后,渐渐跟公差有些熟稔起来的李农也曾问过这事儿,公差只说这是唐大人亲自交代下的,你们都是县尊大人的客人,不能有半点怠慢!

李农这才知道“请”他的这位县老爷是跟国朝一个姓儿,见公差说到县令唐老爷时两眼放光的样子,他自然而然的顺势又问起了县老爷的事情,恰好这个公差是听过唐成第一次升堂并经历了随后动乱平乱的,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因着他这一问,话匣子打开的公差直说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把个老实巴交的李农听的是目瞪口呆,耳炫神迷。

说着走着,他们两人随后又遇到了其他的公差和农人,及至快到流官村时原本的两人已经发展到近二十人的队伍,队伍里不仅有公差、农人,就连木匠也有好几个,要说这支队伍赶路时的话题,除了见面时惯例的叹息旱情之外,不变的就是对新县令的议论。

终于,在李农从家里动身的第三天下午,他们这支特殊的队伍赶到了流官村外。

当日唐成来时还很冷清的小村子现在热闹了很多,虽然村里的房屋并没有增加,但村外的平谷地里却搭起了许多新的房舍,这些房舍都是急就章而成,选着平坦的地势夯起一个弧圆形齐胸高的土墙,砍了山上的柴火将湿气烤干之后再在里面贴着土墙支起天成军行军用的帐篷,短短时间里也就解决了住处的问题。

李农一行刚走到营地边上,打头儿走在最前面的公差蓦然高声开口道:“是大人,县尊大人迎出来了。”

队伍里的人原本还在乱纷纷的四处打量,公差这句喊顿时将他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骑在骡子上的李农使劲睁大眼睛,就见着侧前方不远处的简易营帐里走出了一个官衣人。

“那位就是县令大人?”尽管已经亲眼看到了唐成的煌煌官衣,也见到他身后那几个公差众星拱月的架势,但李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一脸含笑走来的俊相人会是县令大老爷。

这也太年轻了吧!这么年轻的人咋就有那么大的本事把奚蛮子都给降住了,还让这些差官们一说到他就忍不住要放高声儿?

这两天在路上可没少议论县令大人,也都盼着想见这位请他们来的县令大人,但真等见到本人之后,许是大家都跟李农一样吃惊,整个队伍里的农人和木匠们一片静悄悄的。

“老丈一路辛苦了,好在这时令上地里也没什么要紧的庄稼活计,倒不用太挂心家里。”直到唐成两只手都已搭上李农的手膀子要扶他下来时,李农还有些愣愣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该做什么,“这帐篷看着虽然简陋倒也暖和,里边儿炭火和热水都是早预备好的,大家洗洗尘土后再好生吃上几盏烫酒消消乏气。”

实实在在感受到唐成使上的劲道,李农猛然醒过神儿来,不等唐成再用劲儿,他左腿一撇就从骡子背上出溜了下来,其动作之快根本就不像一个年过五十的人,身子刚下地人还没站稳,李农就已向地上拜伏下去,嘴里学着前两天公差教过的话,“草民叩见县令大老爷。”

李农的举动也惊醒了其他那些个农人、木匠,他们纷纷以与年龄不相符的矫健从骡马身上出溜下来拜倒在地见礼。

“起来,起来,你们是本官请来的客人,无需如此。”唐成手上加劲扶起李农后,笑着向其他人摆了摆手,见他们还有些拘谨的不敢起身,乃扭头说了一句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扶客人们起来。”公差们闻言顿时快步上前将农人及木匠们扶了起来。

扶起李农后唐成也没松手,便搀着他的胳膊领头向正前方那座大帐幕走去,见到这个,后面跟着的那些农人木匠们既是赞叹县令,心下也不免羡慕李农撞上了大天运,能得县令大老爷亲自搀扶,这得是多大的福分?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这“福分”给李农带来的难受,热血上涌,头脑发晕,脚下还发飘的似乎连怎么走路都不会了,短短二三十步的距离直让他后背心上扎扎实实的起了一层腻子汗,倒比干一晌农活更累人。

县令大人没说胡话,大帐幕里果然是都准备好了的,热烘烘的银炭火,热气直冒的滚水,一路严寒的过来,滚水一洗再定定儿的坐着烤烤火,那股子滋味别提有多舒坦了。

等李农等人洗完歇了一气儿后,换过一身便装的县令大老爷带着早到的另一些农人木匠走了进来,随着他一拍手,顿时就有公差流水似的将一盆盆鸡肉羊肉端了进来,烫的正是火候的酒浆筛满大碗,唐成亲自参与主导的接风宴气氛热烈处一点都不比帐篷里的温度低。

也就是在接风宴上,李农等人赫然发现这位读过大书的县令老爷竟然也懂地里的活计,什么季节种什么,地里怎么拾掇才能更保水保肥……桩桩件件说起来一点儿都不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