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2/5页)

她紧紧抱住致庸,让他的心疼平复过去。过了好一阵,致庸闭上的眼又睁开,回身抓住玉菡的手痛声道:“太太,我求你了,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对不起雪瑛妹妹,可你是无辜的,你去劝劝她吧!天下的好男人那么多,她要是真想惩罚我,已经达到目的了,可她千万不要嫁给何继嗣!”玉菡生气地放开手,不再理他。致庸见状挣扎着爬起道:“太太不愿去,我去见大嫂,要大嫂去劝她!”玉菡原本扭身呆呆地坐着,忍不住大为心痛,回身痛苦道:“你给我好好呆着!我先写封信去,劝她好好想想:等她有点缓过气,我再亲自去劝她……”这下你满意了吧!”说着她禁不住泪落如雨。致庸呆呆地望着她,眼泪又落下来。

2

祁县商街上,几位皂衣衙役,个个手提大锣,边敲边喊道:“众商号听了,朝廷海防捐已派至本县,此捐事关海防安危,国家存亡,县太爷有令,各家商号一体认捐,不得脱号!”他们一路喊了过去,但众商家一闻此声,纷纷开始上起了门板。

乔家的内书房里,致庸面带病容在榻上半卧着,曹掌柜皱眉道:“不足两月,这是朝廷第五次向下面派捐,名目百出,记得上个月朝廷派的是河防捐,说是治理黄河决口;这一回名头更大,是什么海防捐。”茂才道:“自从英格兰、法兰西各国打破国门,大清国还有什么海防?”致庸怒道:“让捐多少?”曹掌柜道:“这次朝廷派给山西一省的海防捐竟然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而山西的三分之一,又作为大头派给了我们祁县、太谷、平遥三县,且不是按家捐,是按商铺捐。每个商铺不得少于五十两银子!”

致庸慨然道:“朝廷素知山西商人众多,号称饶富,才把那么多捐税交予山西一省;祁县、太谷、平遥三县商家汇聚,派捐三分之一也不足为奇。不过五十两够干什么的?既然朝廷派的是海防捐,这钱多少也会用在这上面,大家就该多捐点儿,万里海防,不能再让那些夷国骑到我堂堂中华大国的脖子上拉屎了!”曹掌柜有点摸不准他的心思,问道:“那东家的意思……”致庸一下从床上坐起:“要我说,每个商铺就该捐五百两!五千两!上回和英吉利国打仗,我们败了,结果割地赔款;如果以后再败,不知又是个什么结果!所以一定要捐,多捐!”

曹掌柜吞吞吐吐起来:“东家,有件事还没告诉您呢。今早上达盛昌的崔大掌柜来过,要联络水家、元家和我们一起抗捐。崔掌柜还说,他来联络我们的事不要声张出去!”致庸冷笑:“前几日达盛昌不是也和水家、元家一伙,吆喝着不和我们来往了吗?怎么今日又来联络我们一起抗捐?既要抗捐,那就公开的,理直气壮的,干吗要悄悄的?大丈夫敢作敢当,干吗要背着人?”茂才回过点神,帮曹掌柜解释道:“东家难道没看出来达盛昌有难言之隐?”致庸道:“什么难言之隐?他们这是脚踩两只船。邱老东家深知我的新店规改得对,改得好,可他毕竟也是水家、元家的相与,眼下这个局势,犯不着和我一起受千夫所指……唉,也不说这个了,曹掌柜,你告诉达盛昌的崔大掌柜,就是他们都不捐,我们也要捐!”

曹掌柜觉得不妥,劝道:“东家,您再想想……”致庸皱着眉头考虑了好一阵,突然道:“农民种地是为了供天下人吃粮,匠人做工是要供给天下人使用器具,读书人做官是为了治理天下,我们商人做生意则是为天下流通财物。眼下洋人犯我疆土,杀我百姓,不论士农工商都应为国尽力!自古至今,世人多指责商人惟利是图,只认银子不认君父国家,我就气不过!曹爷,从这件事开始,我要让天下人看看,商人不是这样的,至少我乔致庸不是这样的!”

曹掌柜心中一动,脸上不禁起了愧色,但过了半晌他仍有点为难道:“东家,这道理我也懂,不过眼下咱们的处境不好,水家、元家、达盛昌一起联手抵制我们,其他小商户害怕他们,也不大敢和我们做生意,这回我们若是再置他们于不顾,坚决认捐,只怕以后更不好处了!”他一边说一边使眼色给茂才,让他也劝两句:不料茂才又像梦游般发着呆,一点没注意到他的眼色,而这边致庸想了想仍旧坚决道:“不,曹爷,他们不理我乔致庸可以,国难当头,不让我为朝廷出力可不行。前者只是个人乃至晋商之间的小事,后者却事关国之大事,事关我乔致庸的大节!这一回,就是我把他们全得罪了,就是他们永世不和我乔家做相与,我也还是要捐!”曹掌柜闻言大急,又拿眼看茂才,继而扯扯他的衣服。茂才抬起头回过神来,但大大出乎曹掌柜意料的是,他竟然带着点激愤,比致庸还激动道:“东家说得对,这是大节,捐,当然要捐!”曹掌柜一听傻了眼,呆了半晌只得又问:“那……我们捐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