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尚有不如 内外夹击(第3/4页)

搞不好颍上城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在这里多花费功夫了。

离开颍上城三十里在颖水边上布阵,陈六的这个思路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个距离却选择的不合适。

三十里的距离,即便是没有水运,短途的陆路运输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革左五营这边并不含糊,第二天留下两万兵马和淮扬军高科部对峙,同时围绕着官兵的工事和营地,在安全的距离上开始挖掘壕沟。

在南直隶的这片区域上,因为水网纵横,并不适合骑兵的往来,所以马匹很少,以步兵的运动速度,想要驱赶外围挖掘壕沟的流民士兵,速度远远不够,整队走出工事,对方就跑,一回来,他们继续挖。

结果,高科气急败坏的看着外面的壕沟一天天的把自己的营地包裹起来,自己却没有什么办法,这壕沟倒是不能困住谁,淮扬军的官兵出去就可以把这个壕沟填埋起来,但革左五营的两万兵在边上若即若离的,等于被挂在这边了。

而革左五营去打颍上城的大队,则是放弃了颖水的水运,通过陆路前往颍上城。

内外两道长围,陈六率领的淮扬军就在这内外长围之间,每日在城头上观望等待的贺一龙、刘希尧等人,看到老回回和改世王的大军到来后,已经沉浸了好多天的突围攻势,又是被发动了起来。

淮扬军参将陈六率领的部队此时顿时是显得捉襟见肘,尽管围困颍上城,把所有革左五营的军队吸引到这颍上城下是既定的策略,可兵力实在是太少,虽然听说寿州的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的部队已经是朝着这边开拔。

颍上城内的革左五营士兵,这次的手段真是撕破了脸,把城内所有能发动的平民百姓全部是发动了起来,被驱赶着到城外去攻那个长围。

这手段,革左五营倒真是不常用,毕竟平时还都是打这个替天行道的名头,此时却什么也顾不得了。

但淮扬军也不含糊,只要是进入射程就打,绝不手软,这些颍上的百姓们从来都是怕官兵更甚于怕流贼,结果被这么一打,扭头就跑,在身后列阵的革左五营士兵却被冲了个七零八落。

结果又是花费了好大的力气来收拾局面,尽管这突围的手段灰头土脸,但在贺一龙等人的眼中,外面的官兵的堵截却不一样了,大部分的力量都是向外,而对内的力量变得薄弱,如果内外同时发动,搞不好就能突围了。

革左五营在城内的军将们极为的郁闷,明明看着外面的官兵远远少于自己,可不管怎么突围和战斗,就是突破不了那短短的两层长围,准确的说,连那矮墙都无法的打破,火器和冷兵器的层层堵截,严谨的组织,高涨的战意,都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些革左五营的大将有时候也禁不住心想,若是天下间的十成官兵能有一成是城下这般,那就不要提什么造反的事情了。

老回回两营的部队,到了这颍上边上,那些头目都对来救援同盟的决定感觉到怀疑,颍上城下的工事和营垒,比起半路上遇到的那支官兵修建的还要麻烦,尽管颍上城周围的地形要平整宽阔些。

可在这样的地形下面,这支官兵犀利的火器却更容易施展,在安全的距离上,老回回和改世王两个营稍作休整。

这时候他们看见了城头的旗帜飞舞,革左五营五个营在一起战斗可是好多年了,彼此间联系自有一套方法,自从来到这城下之后,城外的营中专门有人盯着颍上城头的动静,看到那旗号挥动。

盯着那旗号看了几眼,自然有人明白这旗号之中的意思,马上做出了相应的布置。

围绕着颍上城的圆环,胶州营淮扬军的部队就是在内圈和外圈之前,他们唯一的出口就是在颍上城东门和颖水的交界处,一切的援兵和辎重给养都是通过颖水的水运来进行,在水上,胶州营可以凭借着火器占据绝对的优势。

老回回他们两个营是在北门的方向,眼下陈六也是在这边观察着,他虽然戒备,却还是比较轻松。

毕竟按照情报来说,对方可是走了不少的陆路才到达这边,这里不同于北方,七月八月间湿热异常,而且地形被水系分割的支离破碎,大队人马的行动,不依托河流仅仅是走陆地的话,人总是会疲惫异常。

大部队不是机器,总是要休整之后作战才有好的效果,所以参将陈六并不认为革左五营到达的这个下午会发生战斗。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持续太久,对面才安静了一会的营地阵列之中,人喊马嘶,旗号翻滚,明显是在调动,进行进攻前的准备。

陈六愣了下,低声的骂了一句,刚要布置,却听到身后也有动静,扭头一看,颍上城头人员跑动,城内也是闹哄哄的局面,这分明是突围的前奏,开内外的规模,这次的合击一上来差不多就是动用了全力。